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西南

绿色画卷美 生态红利丰

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油迈村景色。

村民在安龙县栖凤街道者贵村铁皮石斛基地采收石斛鲜花。

贵州安龙招堤国家湿地公园。

游客在兴义市万峰林游玩。

风景秀丽的兴义市则戎镇“纳具·和园”康养小镇景色。

游客骑车穿行观赏兴仁市放马坪花海。

文/宋洁 图/刘朝富

船行其中,湖面卷起朵朵浪花,一层一层向外蔓延,荡起层层涟漪。放眼望去,两岸万峰叠翠,水天一色的万峰湖碧波粼粼。

6月8日,跟随着《焦点访谈》栏目的镜头,全国观众欣赏到了万峰湖的碧波万顷。这期《一湖清水 三地共治》的节目聚焦万峰湖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向全国推荐治理和发展经验。

今年1月1日,黔西南州首部跨区域协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万峰湖有了法律法规这只“有形之手”坚强维护。6月5日,黔西南州2023年六五环境日、“贵州生态日”系列宣传活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万峰湖保护条例》宣传启动仪式在兴义举行,全州各级干部群众以积极的态度、迅捷的行动、扎实的措施,全环节保护好、开发利用好万峰湖。

今日之万峰湖,做好治理后半篇文章,布局了涵盖湖岸、湖区芒果种植、休闲垂钓、餐饮、民宿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转产增收产业,让沿湖群众共享绿色生态产品带来的发展红利。

从对万峰湖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到对万峰湖实施立法保护,再到对万峰湖进行绿色开发利用,是黔西南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纵深开展污染防治攻坚,不断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的生动实践。

人文——美好生活健康新风尚

“绿色代表生命,象征希望。”正如一位文学爱好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写道:“兴义很漂亮,街道整洁,城市建设很有人性化,广场绿地多,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也多。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绿色兴义正在书写精彩乐章!”

近年来,兴义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山奇水秀、处处成景的黔西南首府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位于兴义市主城区的滴水污水处理厂,是全省第一个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厂区的各种设施设备都进行了合理布局,相比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不仅节约了地上土地资源,地下空间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厂区运转可日处理污水3万吨,服务人口20.5万人,处理达标后的水还可对市区各湿地公园的景观用水进行补给,做到了中水回用,有效保护了马岭河及其下游水体的环境质量。

滴水污水处理厂顶层,是一个占地20亩的景观公园,绿地广场、木质凉亭、巨幅壁雕……到此休闲、健身的市民也络绎不绝。公园现已成为一个环保教育基地,向各类人群传递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近年来,黔西南州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续开展“贵州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加快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建设,广泛开展节能降碳宣传教育,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能低碳浓厚氛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贞丰县北盘江流域白层鲁容片区分别荣获国家级、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是黔西南州不断丰富生态示范创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果显现。

贵州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省教育厅与省生态环境厅2019年编写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黔西南高度重视读本的运用,积极开展宣传、竞赛、体验、展示等生态教育主题活动。

兴义市利用读本,在全市中小学探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在全市500多所学校、20万名中小学生、1.5万名教职工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培育绿色、低碳校园文化。

如今,在黔西南,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群众都在认真践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自觉履行节能减排义务,共建舒适美丽的绿色家园。

绿色——康养胜地的“底色”

2022年12月2日,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在贞丰县城区被市民发现。白鹇被誉为“林中仙子”,对生活环境要求较高,喜在森林茂密、食源充足、空气质量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里繁衍生息。

每年冬天,兴义市清水河镇的坝湖湿地公园迎来一年中最欢腾的季节,摄影爱好者与市民在这里驻足观鸟、摄影,与迁徙过来的候鸟,共同欣赏山水美景。

位于北纬25度的黔西南,被称为“中国四季康养之都”,是典型的低纬度中高海拔山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州森林覆盖度达61.17%,负氧离子含量十分丰富,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率100%,水质状态良好,城市环境优良。良好的气候和生态条件,造就了黔西南这一方适宜人类和动植物和谐共生的宝地。

同时,坐拥宏伟壮阔的万峰林、激流勇进的马岭河峡谷、蕴含民族风情的北盘江大峡谷、曲径通幽的笃山溶洞等独特喀斯特地貌的黔西南,成为可以开展徒步、速降、溯溪、漂流、骑行等山地运动的天然场地。

紧紧围绕“康养胜地、人文兴义”城市定位,黔西南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中,形成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并且正全力推动康养、文旅产业加快发展,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当前,黔西南州加快兴义万峰林景区、贵州醇景区等16个旅游景区提质扩容,全力推进万峰林生态产业长廊等重大业态项目建设,依托民宿和花海资源,推出生态康养游、户外运动游、茶旅养生游等精品旅游线路10条。同时,黔西南州持续打造康养旅游融合业态,2022年,兴义纳具康养小镇、义龙新区栖梦泽温泉酒店等康养旅游项目投入运营,云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康养、旅游和城镇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这里的景区很完整,太美了!”4月28日,来自广东东莞的刘粤湘一家五口入住贵州醇景区内的蘑菇野奢酒店房间,畅玩了景区内主题花海、梦幻王国、清凉纳古河等景点,品尝了安龙剪粉、特色烤全羊等美食,夜晚还参加了主题音乐节、草坪灯光秀等,用他的话来说,“看不够,游不够,玩得酣畅淋漓。”

“听朋友介绍这里还有万峰林、马岭河等著名景区,周边还有三岔河、阿妹戚托等特色景区,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也很吸引人。”刘粤湘说,他还打算顺便考察黔西南的投资环境,“这里的生态特别好,如果合适,来这里一边投资兴业,一边休闲康养,可以两全其美。”

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动能

每天,50多辆大货车络绎不绝,将来自黔滇桂三省区的废纸运到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鹏昇公司)。这些废纸经过制浆车间和造纸车间的再造,重新变成包装纸流向市场。

“这里的每一张再生包装纸都是环保产品。因为我们不采用木材为原料,而且实现了污水零排放。”鹏昇公司副总经理常文泷自信地说。

2022年底,黔西南州共有贵州鹏昇(集团)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2022年度贵州省绿色工厂名单,黔西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2022年度贵州省绿色工业园区公示名单。

全州获省级工业节能产品认定企业13家,贵州黔桂金州建材有限公司、晴隆盘江水泥和贵州晴隆肥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获工信部颁授“国家绿色工厂”。

结合全州矿产资源、山地资源、自然气候等条件,黔西南科学做好产业布局、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文章,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充分释放全州绿色发展潜能,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在大数据、新材料、绿色建材、绿色物流、山地旅游、康养文化、饮用水(矿泉水)、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上谋划布局,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向开发区聚集,带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发展,形成有区位优势的绿色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加大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用好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生态基金等多支绿色金融,支持传统能矿企业、高能耗项目绿色化、低碳化改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2022年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在46%以上。

今年,安龙县春潭街道平寨社区的枇杷树已进入盛果期,枇杷卖得了好价钱。安龙县林业局营林站负责人吴应钟介绍,枇杷树种植是2018年的石漠化治理项目,2019年完成栽种,2020年开始挂果。平寨社区除了种植枇杷外,当地还积极发展樱桃、核桃、油茶等产业,有效改善了生态。

多年来,黔西南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走好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石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点工程,让贫瘠的石漠化土地上开出了绿色致富花。2022年,全州完成营造林39.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01平方公里、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0.05万亩,林下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22.6万亩。

--> 2023-06-19 黔西南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6551.html 1 绿色画卷美 生态红利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