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华姝
社区广场上,广场舞欢快而热烈,她们幸福地笑着;“社区工厂”里,工作忙碌而有序,她安心地笑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他笑得分外开心……
6月7日,记者在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被“笑脸墙”上居民幸福的瞬间感染。30张笑脸图片中有老人、有青年、有孩子,他们或开怀大笑、或甜蜜微笑、或腼腆浅笑,虽然表情不同,但一张张笑脸背后的幸福体验却是一样的。
“党中央,政策好,一个老乡不能少;拔穷根、挪穷窝,全靠党的办法多……”广场一角,群众自编的顺口溜述说着栗坪社区群众的幸福故事。
洒金街道是全省首个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率先成立的街道,作为街道三个易地搬迁社区之一,栗坪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工作融合,努力“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搬迁三代人“转弯就医、走路上班,出门入学”的幸福生活由此展开。
搬一代:
恋老家爱新家
“有事干、有钱赚、有地方玩,买菜方便、看病便捷、孙孙读书近……”这桩桩件件搬迁后的好处,66岁的李天顺老人一个个掰着手指头,“手指都数不过来,我满意得很。”老人大笑。
李天顺是从兴义市南盘江镇田房村搬迁到栗坪社区的,搬迁前,老人因患冠心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从村里到兴义市医院,坐车都要一个多小时,很不方便。
“现在,我只要觉得不舒服,就赶紧去社区卫生站,几分钟就走到,社区每年还会组织免费体检,给有基础病的老人定期发药,方便又贴心。”病情得到控制,李天顺老人精神也好多了。因为所住新房是一楼的一套三室一厅,既宽敞又便利,老两口还将客厅和阳台改为小卖部,销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没想到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做点小生意赚钱。”不用交租金,一个月能挣七八百,老人很开心。
“生活了大半辈子,舍不得离开,特别是才搬走那年,经常做梦都还是在村里。”提起老家,老人很感慨,过日子都得朝前走,那里已经成了永远的记忆,新家的好日子已经开启。
搬二代:
搬迁改变一生
初见李臣娣,她化着淡妆,笑容甜美,衣着得体又不失优雅,站在栗坪社区新市民服务中心,面对前来咨询和办事的群众,她有条不紊,耐心回答。
“搬迁改变了我的一生!”这是李臣娣跟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一点都不夸张,4年前,她还没从老家晴隆县紫马乡紫马村搬来时可不是这样的,现在洋气又显年轻。”作为曾经的老乡,一旁的栗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昌跃接过李臣娣的话说。
听了杨昌跃的话,李臣娣略显羞涩,打开了话匣子。
搬迁前,李臣娣的丈夫一直在外务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她不得已留在家里。“每天都是带孩子、干农活,日子一眼就望得到头。”忆及搬迁前的生活,李臣娣坦言,“我就是一名典型的农村‘留守’妇女。”
就在李臣娣以为一辈子就要这样过下去的时候,易地扶贫搬迁的东风吹到了紫马村。
“搬!”对于能搬到兴义市生活,夫妻俩喜不自胜,很快便作出搬迁决定。
“现在的房子100多平方米,4个房间,很宽敞,孩子还能在城里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我老公也回来在社区租了个门面做装修生意,收入不错,最重要的是一家人都能在一起了。”搬迁后的变化让李臣娣慢慢发现,原来生活不只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我在社区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我逐渐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为了提升自身能力,李臣娣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学历。如今,李臣娣已成为社区居委会委员、妇联副主席。
“现在我又在黔西南州广播电视大学攻读本科,活到老学到老。”34岁的李臣娣脸上写满自信,眼里闪着光。
搬三代:
在更好的地方学到更多的知识
顺着社区步道一路往前,刚到新华书屋楼下,便听到楼上传来琅琅读书声。
“这是以党建为引领,多部门联合打造的新市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每天课后,社区小朋友都可以来这里学习看书,社区也会组织志愿者帮孩子们辅导作业,一到周末,还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十分热闹。”跟着杨昌跃拾级而上,在二楼的青春课堂功能区,社区志愿者正组织学生阅读。
“我经常来这里写作业,有老师辅导,还可以看课外书。”今年10岁的王思睿从老家晴隆县紫马乡紫马村转学到洒金街道洒金小学已有一年,现在就读四年级。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让这个曾经内向的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
“以前在老家上学,老师鼓励我们说,‘在更好的地方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时我就在想更好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现在我觉得这里就是我心中最好的学校。”王思睿一脸兴奋,滔滔不绝,“我的学习成绩进步了,英语从60分提高到90分了,我的梦想是长大后当一名教师。”
“她的个子也长高了。”王思睿的同桌王忠榜笑着告诉记者,“在学校每天中午三菜一汤,还有肉、水果、牛奶,太开心了。”王忠榜几年前和父母一起从晴隆县鸡场镇磨田村搬到栗坪社区。“我的目标是下学期每一科都能考到80分以上,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走出新华书屋,夜幕降临,社区公园里,随处可见饭后散步的居民,广场也逐渐热闹起来。
“家风正,民风淳,这个社区样样行;老年人,如寂寞,照料中心把话说;小伙子,想学啥,青春课堂不放假;中小学,在洒金,来去父母不担心……”
广场上的顺口溜再次传来,栗坪社区群众的幸福故事精彩不断。
【链接】
兴义市洒金街道栗坪社区共安置兴义市17个乡镇(街道)、晴隆县13个乡镇(街道)的搬迁群众2672户1206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脱贫户有1580户7236人。在推进和完善易地搬迁后续工作中,兴义市坚持党建引领,组织社区紧紧围绕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大体系”,聚焦社区基层治理,强化对社区的行政管理、自我管理和社会管理;坚持从细微处着手、在关键处发力,在持续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下功夫,将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针对新市民特点,持续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努力让搬迁群众居住安心、就业舒心、发展顺心、融入放心、学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