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鸿琪
守护生态“瑰宝”,擦亮绿色三穗“金字招牌”,推动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协同发展,成为三穗县委、县政府的使命担当。
天蓝、地绿、水清,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这个目标,三穗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绿色发展的推动者、污染防治攻坚的急先锋,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俯仰天地,碧空如洗;山清水秀,生态宜居。行走在三穗大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满眼青山 成美景
三穗县现有林地面积1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1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7‰以下,林业产业快速高质发展。
近年来,三穗县围绕“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聚焦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不断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森林生态保护体系,推深做实林长制各项工作。
走进三穗县良上镇,起伏延绵的青山映入眼帘。阳光普照着山林,丛林深处鸟声四起。
“遇到连续晴天,我们经常下午下班后都要分小组去巡山。”贵槐村“村级林长”潘岩保说,如今森林覆盖率提高,防火是推行林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土生土长的潘岩保认为:“推行林长制,有利于保护好绿水青山,有利于为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加有益的生态环境保障。”
为让林长制相关工作不“缺位”,三穗县良上镇采取“轮流值守”的模式,守护着绿水青山。“只有山青了、水绿了,我们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感受到生态环境之美,才能不断提升‘增绿、护绿、享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该镇林业站站长张啟珍表示。
据了解,三穗县林长人数有629名,其中县级林长16名,乡镇林长101名,村级林长512名。同时,在2022年全省各县(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落实林长制责任考核中,三穗县排全省第12位、全州第2位。
三穗县林业局局长杨天勇表示,该县坚持党政同责,成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林长的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县全面林长制实施方案,健全完善林长制工作及考核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林长管理体系。
遍地绿水
是画卷
城因水而兴,水因人而清。
三穗县共有大小河流16条,该县牢牢抓住国家水利大投资好时机,大力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强力推行河长制河湖管理,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县级领导任河长或副河长的河长制组织机构,明确了117名河长,其中县级河长36名,乡级河长31名,村级河长80名。积极实施新建生态堤防、疏浚河道、改善水质等治理措施,河畅、堤固、水清、岸绿,防洪保障及人水和谐水美生态景象成效显著。
因河施策、精准发力是关键。“十二五”以来,三穗县大力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相继实施县城防洪堤工程、三穗经济开发区木界防洪堤工程、台烈镇防洪堤工程、桐林镇寨里至木良河道治理工程等10个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约2.989亿元,治理河道47.9公里;新建堤防54.9公里;加固堤防1.4公里;河道疏浚40.8公里。
初夏时节,在三穗县城污水处理厂,空旷的厂区内,闻不到一丝异味,浑浊的生活污水在箱体内经过生物处理、沉淀等工序后,从高大的箱体内流出,变得十分清澈。
三穗县县城污水处理厂厂长杨波表示,该厂于2010年3月运行,历经了三轮扩建和提标改造,2014年二期扩建和投运,新增污水处理能力0.5万吨/天;2016年4月园区污水改造,新增处理酸化调节池5400吨/天;2020年9月完成污水处理厂由一级B标向一级A标的提标改造,新增加药房、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出水水质一级A标准排放。
据三穗县水务局相关人员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县将投资3.71亿元继续纵深推进污水治理,实施污排水治理项目4个,新增污水能力2万立方米/天、污泥处置50吨/天、铺设污水收集管网88公里,雨水收集管网17公里,用实际行动践行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山更绿,水更清,家园更美,这是三穗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给出的答卷。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接下来,三穗县将继续携手同心,攻坚克难,守护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交出圆满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