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城在林中缀 人在画中游

李丽 江春健 吴贤和

镇远古城美如画。 李安生 摄

镇远县青溪镇鸡鸣村蔬菜基地。 黄学洪 摄

农户查看天麻长势。 江春健 摄

镇远县铁溪风景宜人。 何昌华 摄

镇远

夏日的镇远古城,群山叠翠,碧波万顷,焕发出无穷魅力。大江南北的游客慕名而至,徜徉在碧绿的氵舞阳河畔,两岸的古建筑倒映水中,清新的河风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无论身处古城的哪一个角落,都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山青水绿的美景之中。

镇远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统揽,不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而且全面实施各项生态工程建设,构建起保护、建设、治理的生态建设体系,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全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格局正逐渐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焕发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魅力。

在抓好问题整改基础上,镇远注重以点带面解决突出问题,部署实施“景区环境提升行动”“城镇环境提升行动”“农村清洁风暴行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全县环保工作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该县已形成部门联动、统一施策的良好格局,各项主要环境指标均保持稳中向好态势。2022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达99.5%。

水生态环境得到不断优化。该县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制,辖区内共设立县级河长24名、乡镇级河长95名、村级河长228名,在12个乡镇建立12处污水处理厂。2022年全县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全县采取注重预防、保护优先,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等一系列措施,让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到无公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稳定覆盖30户以上自然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2.8%。

镇远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林长制,由县级领导干部、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村干部分级担任林长,全县林长队伍达450余人,林地面积达195.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2.79%。有国储林项目1.5万亩,新增油茶种植1万亩。镇远黔康源天麻示范基地获得“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

同时,该县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深化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制度,深入推进“三三制”现场检查工作法,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形成文明执法的良好风尚。

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上,镇远始终贯彻低碳生态和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城在林中缀、人在画中游”为主题,着力在生态旅游环境上下功夫,规划建设了城区绿色景观带和河滨大道生态长廊。并把保护氵舞阳河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加大对氵舞阳河水的管理和保护力度,着力构建城市绿色生态体系,极大提升了镇远百姓的生产生活环境。

今年4月,自“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实施以来,镇远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建立健全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制度,拓展乡村庭院增值增效空间,实施庭院净化、庭院绿化、庭院文化建设,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前,已推进打造州级乡村庭院美化示范村6个,县级示范点12个,乡级示范村16个。

镇远集全县之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引领绿色经济发展,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截至2023年3月,全县肉牛存栏4.4万头,产值2亿元;发展种植蔬菜、油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37万亩;生猪出栏11.7万头,家禽出栏110万羽;发展稻鱼综合种养5.5万亩。新增州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15家,2家企业获批为省级“药食同源”试点企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5%。

在新型工业经济的发展中,该县以特色农产品、旅游工艺品、绿色食品等为重点的生态型工业,以及以电力、电子、酿酒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均得到较快发展。并先后引进云睿电子、冠坤电子、锦尚新材料等企业进入开发区投产创业。

走进新时代,需要新作为。镇远县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并进,实现产业、城乡与生态水乳交融,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动人篇章。

--> 2023-06-18 李丽 江春健 吴贤和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6399.html 1 城在林中缀 人在画中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