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屋村生态景观。 汪瑞梁 摄
盛夏的乌蒙高原,青山逶迤,满目苍翠,绿浪翻涌。
毕节市聚焦“绿色发展”,大力实施林业工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种“绿”,提升生态颜值。毕节市大力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国家级重大专项工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五年累计完成营造林717.74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862.6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7年的52%上升到60%。全市林地乔木蓄积量为5821.08万立方米,比2017年提高近600万立方米。
护“绿”,守住生态底色。毕节市狠抓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6267名生态护林员确保1384.31万亩天然林管护到位。以“林长制”促“林长治”,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检疫等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享“绿”,让生态变财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毕节市不断壮大林特产业,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赫章、威宁为主的核桃种植发展区152万亩,以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为主的刺梨种植发展区90.69万亩,以织金县、纳雍县为主的皂角种植发展区92.49万亩。同时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打造森林观光、森林度假、森林疗养、森林探险、森林科普、森林拓展和森林体育等为一体的森林旅游综合体,建成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4个,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6个。
毕节市还以改革破题,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2022年印发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管理办法,制定了全省第一个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颁发了全省第一张地方性林业碳票,截至目前,全市共颁发林业碳票4张,利用碳票抵押贷款4600万元,把空气卖成钱。
“生态文明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石漠化防治示范区”……一块块金字招牌,让毕节的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巍巍乌蒙山麓,浩浩乌江源头,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