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镇宁

生态颜值高 生活幸福稳

杜延卿

打帮河流域。 陈友权 摄

绿水青山林海绵延,休闲绿地繁花似锦,初临盛夏,镇宁自治县仿佛开启了“美颜”模式,行走其间,城水相融,步步皆景。

近年来,镇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色生活”和“美丽经济”比翼齐飞,优良生态环境已成为市民“幸福增长点”。

由“污”转“净” 共建绿色美好家园

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整治,镇宁老百姓正式与昔日的城市臭水沟挥手告别,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水清、岸绿、景美的“绿色走廊”。

“变化确实很大,前些年的污水不见了,现在河道两边环境这么好,每天晚饭后去散散步,精气神也越来越好。”说起镇宁穿城河的变化,70岁的李科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

他所说的“前些年”,是曾经上游居民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穿城河里,时间一长,河道污泥堆积,水体发黑,两岸杂草丛生……穿城河环境问题一直备受群众关注。

2021年以来,镇宁着力对上游居民区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城区生活污水进行系统收集处理,实现了应收尽收,并对穿城河全线开展河道清淤,使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污水进入地下管网后,最终流入镇宁污水厂进行统一处理,并以城区街道为单位配备河道保洁员,保持穿城河碧水青波,让群众共享生态成果。”镇宁自治县水务局党组成员杨海骏介绍说。

全力以赴推动绿色发展,镇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美好家园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年来,镇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山体要青、水体要净、气体要好、天体要蓝”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让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一组数据,展示出镇宁生态文明建设的“硬核”成果。

2022年,镇宁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桂家湖水库)监测结果均达到地表水Ⅲ以上标准;

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在65%以上,“河长制”工作考核连续6年全市第一;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如今的镇宁,河道两岸绿意盎然,水乡园林特色尽显,绿色生态孕育的城市品质,已成为百姓的幸福之源。

点“绿”生“金”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6月8日,再来高荡,村里的三角梅依然花开入火,紫红色花朵迎风摇曳,沿着小巷一路延伸,给幽雅恬静的千年古寨带来勃勃生机。

“好生态为我们带来了好‘钱景’,‘五一’期间,共有9.4万人次到高荡村旅游,今年,预计游客接待量能达到30万人次。”镇宁自治县宁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段成海说。

坐落在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群山中,高荡村民叠石而居,与青山绿水相伴,“绿色家底”丰厚的高荡村在景区建设之初,就将生态保持的理念刻进基因里。

景区建立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村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经植被、湿地实现生态净化,植被保护、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农作物种植杜绝过度机械化,清洁能源走入每家每户……原生态的乡村美,引来了大江南北的纳凉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今天村民们心里都知道的道理。”村主任杨正鑫说,立足生态禀赋,高荡景区在星空帐篷、露营酒店、非遗技艺体验等旅游项目外,今年还将打造主题漂流项目,持续丰富旅游业态。

从“守绿换金”到“点绿成金”,纵观乡村振兴发展历程,镇宁以农旅结合打造生态镇宁为抓手,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让绿水青山的“常青树”转化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

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各业围绕旅游干”的思路,镇宁以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的浪潮持续不断。

以龙井村、新苑村、茂良村、麻元村、板袍村、弄染村等为核心,打造具有民族风情的特色、红色旅游村寨,发展精品主题民宿、休闲农业观光园、度假乡村等业态;积极探索和创新“公司+农户”“公司+乡村旅游协会+旅行社”“公司+旅游点”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推动土特产品、民族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的旅游商品化开发,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实施乡村旅游民宿示范工程,引导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乡村旅游民宿,逐步形成体现镇宁地域文化特色、品质优良的乡村民宿产品体系。

今年,镇宁蜂糖李产业再创新高,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2.01万亩,预计产值达30亿元以上,推出“蜜思你”产品品牌,畅销全国。六马镇作为镇宁蜂糖李核心产区,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入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镇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之路越走越实。

护绿增绿 生态文明建设“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通透的蓝天、成片的白云、绚烂的晚霞、雨后的彩虹……今年以来,“绿色镇宁”频频刷爆镇宁群众的朋友圈。

群众满满的幸福感,得益于镇宁自治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努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已成为镇宁高质量发展中的‘底色’和‘原色’。”镇宁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皮永海表示,在镇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出新绩。

2021年,镇宁自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将打造“绿色镇宁”列入未来发展目标。

2022年,制定出台了《镇宁自治县2022年秸秆焚烧管控工作方案》《镇宁自治县主城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管控方案》等管控环境空气质量文件,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2023年,印发《镇宁自治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县提升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工作。

…………

两年来,镇宁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

今年,镇宁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以及“乡村环境治理”五大战役,并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日常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达标。

紧盯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紧扣旅游产业化市场主体培育、旅游业态丰富、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四大行动”,解决好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打通工作障碍瓶颈,确保产业化各项工作有序高效推进。

同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型,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要加快推进生态优势转化,倾力打造“绿色镇宁”旅游休闲目的地,切实将镇宁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

--> 2023-06-17 杜延卿 镇宁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6292.html 1 生态颜值高 生活幸福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