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桐梓

绿水青山织锦绣

6月的桐梓大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每年的这段时间,位于桐梓县风水镇坪子村的桐梓河畔总会迎来一批“客人”——苍鹭。这几天,成群的苍鹭如约而至,或翱翔于天际或休憩觅食,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美丽画卷。

黄昏时分的天门河湿地公园,落日余晖下的杨柳和倒影交相辉映,不少行人沿着公园绿地步道追逐着黄昏的霞光,落日将没,霞光柔美,湿地公园美景如诗如画。

“生态环境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县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大力推进环境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强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在营造良好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遵义市生态环境局桐梓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益跃说。

水润万物生,走进千年水码头——松坎镇,只见一栋栋建筑依河而建,形成“水城共融”的秀美景象。

过去,由于桐梓县松坎河流域沿线居民乱排、乱倒、乱弃等行为,导致河道淤塞、水源污染等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河湖生态环境。

为全面提升污水治理工程,桐梓全面加强水污染综合整治及水生态保护修复,实行“河长制”,构建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及责任单位、河长办、河道警长、义务监督员、巡河管理保洁员的组织体系,通过强化河岸、河床等环境的监测与治理、强化区域应急协调联动、对重点区域24小时实时监控、对全县100多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如今,桐梓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及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国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全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国家储备林项目对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破解造林绿化融资瓶颈、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前几年桐梓县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在全县25个乡镇(街道)全面推进,目前一大批楠木、鹅掌楸、红豆杉、杜仲、珙桐等珍稀树木正茁壮成长。

有人植树造林,就要有人管林护林。该县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度,全县共设立林长490多人,参与巡山护林管理的小林长3200多人,构建“责任落实在县、组织实施在镇、保护发展在村”的林业发展新格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

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桐梓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县各乡镇(街道)、部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

大气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去年桐梓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9%,PM2.5、SO2、NO2浓度同比下降5%、10%、14%。

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2年该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90.05%,适度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5%以上,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站点419个,覆盖率达100%。

…………

一组组数据是桐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桐梓山更绿、林更秀、水更清、民更富的具体表现。

如何拓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渠道,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能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关键。

“想要厚植‘生态优势’、做全‘生态链条’、做强‘生态经济’,就要深挖‘生态+’‘旅游+’‘文化+’等业态内涵,把绿色、康养、产品、文化、市场有机结合,将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从‘靠山靠水’到‘治山理水’再到‘显山露水’,不断推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互促共进,走出一条具有桐梓特色的乡村振兴‘两山’转化之路。”王益跃说。

桐梓作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达288万亩,林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该县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种植养殖,走出一条“林下生金、生态富民”的新路子,让生态效益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促进了桐梓旅游业的发展,这几年,桐梓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在发展传统的乡村避暑游上,还积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全县旅游业特色化、多样化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娄臣 李甜甜)

--> 2023-06-17 桐梓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6222.html 1 绿水青山织锦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