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余庆:“振兴夜话”解“急难愁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通讯员 高倩

夏日傍晚,凉风习习,在余庆县龙家镇光辉社区新冲村民组组长汪厚友家院坝里,一场“振兴夜话”拉开了序幕。

“今晚大家主要商议我们水源地维护的问题,看水库怎么建,由什么人来建?”“我们这几个村民组许多家庭都是老人在家,他们对这方面缺乏了解,还是请专业的人来修。”……在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李的带领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顺利解决了涉及新冲、长坳、草坪3个村民组的水源地维护问题。

在余庆县,党员干部与群众在傍晚的院坝里协商“家事”已成为常态。近年来,余庆县坚持“看着群众作决策、听着民声定举措、嗅着民味接地气、说着方言掏心窝”为标准,推进实施“振兴夜话”行动,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围坐一起,促膝谈心,共谋发展前景。

“振兴夜话”主要是由村干部与驻村干部利用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到村民组,与群众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大情小事谋思路、话发展。定期邀请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围绕产业发展、管护技术进行现场互动式授学,以方言土话传授作物管护技术要领,不断提升群众产业发展能力。

“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地聊,提出的问题我们都会详细记录下来,并及时回复,同时,还根据村中发展的产业,分季节性地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产业管护能力。”提起村中的“振兴夜话”,余庆县龙家镇茶叶种植户陈孔学连连称赞,自从村里开展了“振兴夜话”活动,他在产业发展方面遇到的难题都找到了解决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振兴夜话”,该县明确把政策宣讲作为开场曲,把围绕身边事谈建议作为标准动作,把化解邻里纠纷作为自选动作,话题内容覆盖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修订、安全生产、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

同时,建立“我为发展献计”工作台账,收集建册群众关于家乡发展的“好点子”,对纳入采用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公布,让群众积极参与乡村发展与治理,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乡村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依托“振兴夜话”,构皮滩镇高坡村小泥田村民组、转山村民组迎来一个新变化,往日黑漆漆的道路安装上了路灯,变得亮堂堂,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有了保障。

变化的起因就是“振兴夜话”中收到建议,会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迅速行动,摸清路灯安装地点和安装数量,制定工作方案,先后与县发改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积极对接、沟通协调,积极向帮扶单位筹集资金,通过找项目、找资金,积极推进建议落地实施。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驻村第一书记与村“两委”干部一起,每天到施工现场,紧盯项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路灯安装中遇到的用地矛盾、技术问题等,很快有了亮堂的路灯。

该县通过“振兴夜话”行动,收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并按照“群众下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模式,让党员干部和驻村干部聚焦民生问题堵点、难点,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跑项目、要资金,在解决群众难事上下足“绣花”功夫。

截至目前,该县共开展“振兴夜话”3000余场次,收集并纳入实施的群众建议意见80余个,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0余件,办理好事实事180余件。

--> 2023-06-15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蒋洪飞 通讯员 高倩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5993.html 1 余庆:“振兴夜话”解“急难愁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