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才融合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人才驱动作用的关键。近年来,贵阳贵安围绕“强省会”行动目标,贯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奋力推进“八个强”重点任务,在千方百计招揽人才的同时,积极做好产才深度融合文章。
“以才兴产”促进产业发展。人才聚集效应可以促进产业聚集、规模扩大和质量提高,出现“马太效应”,即人才越聚集,区域人才吸引力越强。贵阳贵安以“1+7+1”重点产业为核心,奋力推进产业人才大汇聚,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入推动产才融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各类创新人才提质增量,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实现人才聚集和产业发展实现“双赢”,全力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全力打造全省人才“蓄水池”,不断提升贵阳贵安的产业人才吸引力指数。同时,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加快集聚战略领军人才,全力激活青年人才这一“源头活水”,持续激发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升级的创新创造活力。
“以产聚才”实现人才聚集。产业聚集和发展为人才更好地实现价值搭建了平台,形成更具成长性的个人发展空间。通过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并以此吸引更多链上相关产业人才的聚集。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从2013年起布局,坚定不移推进数字活市,设立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打造全国唯一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数博会成为国际性盛会、世界级平台。经过近十年发展,目前贵阳贵安已成为承载全国大数据领域试验、试点、示范最多的城市,大数据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如今“中国数谷”声名鹊起,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三级跳”。随着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华为云全球总部落地贵安,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为主的大数据产业将产业人才进一步聚集,人才聚集和带动效应明显。随着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加速了产业人才的复合型和综合化发展,促进了产业和人才的适配度和融合度提升,加速实现产业链和人才链的配套衔接。
“产才融合”旨在同频共振。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并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产业人才工作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到哪里、人才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产业人才工作新格局。并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明确引才重点,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理念,编制产才发展同频共振工作方案,努力实现“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目标。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促进一批带产业项目、带技术、带成果的创业人才及团队实现产才发展“成果”就地转化,为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加公正和公平的机会和空间,提升人才与所在岗位的“适配度”。从而提升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形成产业与人才工作合力,实现人才链和产业链良性互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三是激发人才活力。围绕重点产业,完善精准高效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针对“塔基”“塔中”“塔尖”等不同层次产业人才需求,分门别类修订或制定人才引进培养、关怀激励、容错试错、服务保障等系列政策文件,并由市直主管部门、区(市、县)出台具体的办法措施,简化政策兑现方式、报批程序,确保企业与人才熟知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四是强化“一产业一平台”建设。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依托贵阳贵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产业项目等产业发展研发平台,积极引进产业发展所需人才,逐渐形成高能级创新平台能够释放引才的强大磁场。培育科创孵化平台,推行区(市、县)级企业研发中心备案制,加大对企业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室、院士工作站等配套经费支持力度,促使更多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在筑城培育、成长,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为贵阳贵安产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作者单位: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本文系市院合作重大课题〔2022SYH001〕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