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重点任务:

12项新举措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实施方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省委、市委依法治市工作要求,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体系,完善服务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让执法更规范、服务更优质、队伍更专业,打造更安全、更有序、更贴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强省会”行动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方案》明确了服务内容,包括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工业园区项目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推进。不仅要服务企业,还要提升社会经济活力。

《实施方案》提出,要坚持“普法优先、首违不罚,预防为主、轻微免罚”的理念,按照执法“无事不扰”和服务“无处不在”原则,使综合行政执法服务充分体现在执法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

具体来看,《实施方案》列举出12项新举措:

“一企一档案”强化联动服务。主动对接招商部门,第一时间对落地项目开展进企服务。实行“一家企业一份档案”,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执法服务全过程进行数字化建档管理。针对重大项目,密切沟通城市管理审批部门,建立与水、电、气、讯等重要保障领域企业的联动机制,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审批事项清单、提醒告知清单,丰富服务内容。建立与企业联络对接微信服务群,公示告知执法队员的联系、监督方式等信息,打通执法单位与企业的服务联络渠道。

“一企一清单”强化精准服务。按照分类治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指定服务执法队员,定期到企业巡查、走访,主动倾听企业诉求。针对企业反馈的困难问题,制定服务清单,细化服务措施,做到因企施策、精准服务。对于综合行政执法职责以外,涉及跨部门或涉及属地政府职责的问题,积极协调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宣传进企业”强化普法服务。将普法贯穿到服务、监管、执法全过程,制定普法宣传方案,以典型案例警示等方式,定期到企业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系列活动。制作普法宣传资料,采取普法宣传讲座、现场咨询等方式,特别是针对易产生违法行为的环节,要实施精准普法,有效避免因不懂法律导致的违法行为。改变企业被动违法状况,引导企业主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重大事项交底,强化提醒服务。对准备开工的项目建立清单,进行开工前提醒告知,督促企业制定燃气、供电、供水、通讯管线及其他地下管网安全范围作业保护方案,及时向相关部门交底备案,预防因现状不明而开工导致的燃气设施、市政设施等公共设施损毁,预防公共安全事故发生。

建立定期“体检”机制。所谓“体检”,即是对涉及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的执法巡查。强化与住建等部门联动,邀请建设规划等专家团队参与,定期对建设项目开展联合检查,促进企业合法运营和健康发展。并针对检查事项建立“一张检查清单”,针对现场查出问题制定“一张问题清单”,对反馈问题实现“一步到位”。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打扰企业现象,提升检查效率,降低企业负担,提高企业守法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和不足、加强自身建设。

建立整改销号机制。针对“体检”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建立问题整改跟踪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落实整改措施,追踪问题整改到位。实行台账销号管理,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将违法苗头遏制在萌芽状态,有效避免隐患问题变成违法行为,避免“小问题”变成“大事故”。

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探索建立“两单一机制”,即根据《行政处罚法》,制定《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首违不罚清单(试行)》《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减轻处罚清单(试行)》,形成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并在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先行先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处罚;对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对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等符合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根据实际情况从轻或减轻处罚。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企业从每一项执法事项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建立重违严惩机制。对隐患问题治理不重视,导致问题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对违法行为整改不到位不及时造成危害后果严重且不能改正的,对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企业,坚持依法严惩。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部门处理,发挥处罚震慑作用,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教育一片、整改一方”的效果。逐步形成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有效机制。

落实案后分级处置措施。将被处罚企业作为重点帮助对象,分类分级建立处罚台账和研究帮助对策,将企业分为违法问题易发、违法问题严重、违法问题整改不彻底或未整改等类别,进行差异化服务。对主动配合、积极整改、信用良好的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违法问题易发、违法问题严重、不重视问题整改、未按时整改到位、拒不整改的企业,加强检查频次,并跟踪督促违法行为整改到位。

落实案后延伸服务措施。落实办案人员为延伸服务第一责任人责任,会同相关单位人员对被处罚企业开展定期回访,对企业被处罚并落实整改后的情况进行跟踪。根据企业需求,及时送法律、送政策、送服务,预防同类违法问题复发,不同违法问题新增。帮助企业减少各类违法问题发生,实现行政执法和跟踪服务有机统一,增强法律敬畏意识。

落实案后信用修复措施。优化信用修复工作流程,支持失信企业重塑信用。对整改积极到位、主动降低违法影响、无新增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帮助消除不良记录,消除负面影响。

落实执法服务评价措施。探索聘请独立机构对样本企业进行评价,让服务对象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工作成效、办案质量等方面,对执法服务工作进行评价。并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推动执法服务提质增效。

--> 2023-06-12 重点任务: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5703.html 1 12项新举措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