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病木”逢春 “废材”成宝

万山创新模式护生态活产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通讯员 孙菁

近日,在万山区高楼坪乡老山口社区的贵州宏林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加工厂内,工人们使用机器对一根又一根的木材进行处理,在经过各道工序之后,成品木材便可上市。

“这些正在加工的木材,本是万山区的病疫木,价值很低。经过我们加工后,能获得更多效益。”贵州宏林农林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兼股东梁德林说。

贵州宏林农林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万山区招商引进的一家专门处理松材线虫病疫木的加工厂,于今年2月份正式投入生产,目前工厂共有30余人。现阶段,工厂内各条生产线都正在对疫木进行加班加点处置。

据了解,松材线虫病又名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人们称为“松树的癌症和植物界SARS”,一旦发现就要立刻进行处理。

2018年万山区发现此疫情。那时,万山区为处理疫木不仅会花上一大笔钱,就地焚烧也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如何将松材线虫病疫木“变废为宝”?2022年12月,万山区积极思变,创新模式,探索高效除治工作措施,建立了以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分别引进了贵州宏林农林有限责任公司、思南帝辰木材加工厂、贵州永林环保木业有限公司落户万山投资建厂。

“以前除松材线虫病的办法是花钱烧资源,现在是引进企业进行深加工,可以节约财政开支,减少环境污染和森林防火压力,提高老百姓收入,每立方米补助80元,也为我们下一步林业树种结构调整赢得空间。”万山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先辉说。

目前,全区3个疫木处置加工厂对标“疫木无流失、除治无死角、死树无遗留”的任务目标,对疫木树干、枝桠进行加工利用,把过去疫木焚烧变为现在的深加工产业链,把过去依靠财政资金投入变为现在的社会资本投入,不仅有效解决了疫木零利用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还促进了本地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

“我们的生物燃料颗粒厂于4月份正式投入运营,每天可以加工马尾松和松材线虫病疫木毛料200余吨。”贵州永林环保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秀林介绍,因树枝、树扠、树叶加工出的燃料颗粒燃烧后产生的灰尘更少,也更环保,所以价格上比传统燃料便宜,主要销售到铜仁周边市场。

目前,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对疫木进行处置以来,万山区逐步摸索出松材线虫病疫木一体化处置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贵州宏林农林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加工木料5300立方米,永林环保木业有限公司已完成加工木料30吨。截至4月初,全区累计完成除治19.1627万株、1.1665万亩,完成率为102%。

--> 2023-06-12 万山创新模式护生态活产业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5673.html 1 “病木”逢春 “废材”成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