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牟元媛)记者日前从盘州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淤泥乡麻郎垤村围绕思想聚力、村民当家、互动辩论、成风化俗开展工作,乡村治理持续提质增效。
盘州市淤泥乡麻郎垤村是一个彝族村寨,辖2网格6个自然村寨,近年来,“有事就找村干部”已然成为当地群众的普遍共识。
首批国家级“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30个最具魅力民族村寨、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文明村、全省文化产业示范村、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近年来,麻郎垤村不断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村里有事怎么办,共同商量才能算。根据工作实际和群众擅长,麻郎垤村整合“土专家”“土秀才”扩充致富带头人和村两委班子队伍,并通过报名、动员、选派等方式,把群众安排到村两委跟班,参与村级事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监督村两委工作。
“村里修建公共厨房用什么地砖这种小事都会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都来讲一讲,意见不统一就商量一下,什么地砖耐脏耐用、什么地砖物美价廉,当作自家的事情一样认真对待,增强村民的集体意识。”村民杜学美说。村民议事会和调解委员会的成立,让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都得到了体现。
麻郎垤村成立了“彝汉双语”宣讲队,利用村大喇叭、院坝会、座谈会、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带领村民学习政策法规。目前,全村有20名党员和村干部包保联系群众865人。
通过成立村级劳务公司,对接各煤矿、企事业等用工单位,帮助全村所有劳动力实现全部就业,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300余人,户均增收1.2万余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2万余元。
如今,村里便民服务大厅、民族文化管理室、红白理事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协会、农家书屋、村历史馆等一应俱全;民族文化活动广场、文化舞台、健身器械场、标准篮球场、传统体育娱乐场、标准化停车场等样样具备;彝汉双语宣讲队、夕阳余热志愿服务队、民间文艺宣传队等广受好评;群众点单、实践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的服务模式有效打通了文明实践供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