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郭正元 唐福刚
毕节市深入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构建普法宣传新格局,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普法宣传更加高效便捷。
打造普法宣传矩阵,探索法治传播新体系
探索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多维立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整合媒体资源,扩大覆盖范围。充分用好用活全市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各类新媒体普法主阵地。“夜郎政法”头条号、“护赫黔言”一点资讯号荣获全国“四个一百”优秀政法新媒体称号,“威宁检察”“毕节检察”微信公众号、“七星关检察”抖音号进入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排行榜前20名,平安毕节、毕节司法、毕节公安等一批新媒体账号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开设普法栏目,精心制作普法产品。开设法治毕节讲台,邀请资深法学专家、律师通过视频在线直播,权威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七星关区“以案普法”栏目、大方县“法治大方·民法典相伴”栏目、黔西市“生活与法”综合广播平台、金沙县“青年说税”直播云课堂等,将法律条文变成通俗易懂的视频音符,让群众动动指尖便可获取法律知识信息。织金县推出的《“未”你说法》未成年人普法栏目,通过改编真实案例,以简洁、质朴、喜闻乐见的形式,重点对高中生进行宣传教育,得到《检察日报》宣传推广。
打造云上基地,提升宣传效应。毕节市检察院率先在全省研发未成年人全面综合保护云平台,通过设置线上云上基地、强制报告、云课堂等功能,2021年平台上线以来,注册用户超过112万人,云上基地累计接待参观10万余人次,收录优质法治教育课程300余个,组织云课堂30余次,覆盖师生300万余人,得到了中央政法委、最高检等相关部门的肯定。金沙县税务局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网上展厅,全景化呈现线下基地实景,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身临其境参观学习。
精准投放普法产品,满足群众学法新需求
依托新媒体技术,区分不同群体法治需求,量身定做普法产品,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创作“三微”作品,回应群众法治需求。拍摄全省首部民法典普法连续短剧《法点人生》第一、二季(共100集),采用“影视+法律”的表现手法,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剧情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演绎,使书本上的法条“活”起来,让民法典深入人心,累计播放量突破1亿次。毕节市参与摄制的《公开听证》斩获十大微电影、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创作的微电影《最美烟熏装》获得第六届平安中国“三微”比赛最佳摄影作品,《重生》《好运来》分别获得全国第八届、第九届“金法槌奖”。短视频《中国可以没有星巴克,不能没有人民警察》播放量达1400多万次,点赞量超440万人次。
打造特色产品,推进法治文化融合。纳雍县将“法治山歌”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事项,创作“法治山歌”600余首,印制、发放唱本10万余份,经验做法获得贵州省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贵州改革情况交流》刊载推广。威宁自治县将音乐与法治相结合,以真实案例中未成年人悔过书为蓝本,通过作词谱曲,首创“法治音乐课”教学模式,创新做法得到中国长安网、《检察日报》宣传肯定。同时,运用朗朗上口的节拍和简单的手势动作编排成法治儿歌在幼儿园传唱,实现普法从娃娃抓起。金沙县将法律法规知识融入风趣幽默、朗朗上口的三句半、顺口溜等农村法治文艺节目进行巡回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推行“一键式”服务,开辟法律服务新渠道
通过电话、微信群、视频连线等非现场服务形式提供法律服务,使群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索取。
开通服务热线,畅通法治诉求渠道。开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全天24小时在线专业解答,2022年以来共接听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27729通,满意度98.95%,受理办结热线平台转办理工单124件,法网平台转办工单57件,解答留言咨询28件,群众满意率为100%。56家律师事务所开通法律咨询电话热线,提供法律咨询8600次。
设置咨询平台,提升法律服务便捷性。在“毕节司法”“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毕节检察”等微信公众号设置“法律咨询”专栏,13家律师事务所开通线上法律咨询平台,“一键”便可实现“点对点”在线快速咨询。2022年以来,共提供法律咨询7200余次,解答法律问题8500余个。
归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法治关切。定期对人民群众反映、咨询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归集和分析研究,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养老诈骗”问题,拍摄养老诈骗普法短剧《温情行骗计》,通过剖析真实案例、揭露作案手法、传授防范秘籍等方式共同守护老年人钱袋子,传播覆盖2000万余人次。针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交通安全”问题,创作抖音短视频《借车、蹭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通过检察官现场说法,播放量超1388万次,点赞量达4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