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近日,罗甸县沫阳镇平岩村马铃薯地里,村民在田里忙碌不停。随着锄头的小心挖掘,一个个外观饱满、个头匀称的马铃薯从地里翻滚出来。不一会儿,挖出来的马铃薯铺满一地。
“我今年种了8亩马铃薯,亩产2000多斤,亩产值2000多元,土豆收完后立马种蜜本南瓜,蜜本南瓜每亩也能收3000多元,一年下来土地都不会空闲。”55岁的平岩村村民廖修顺常年在罗甸县城打零工,自从去年平岩村推广种植蜜本南瓜后,他选择回家发展种植业。
“平岩平岩,一无水二无钱,三爬坡四爬岩。”曾经的罗甸平岩村由于地表破碎、土层瘠薄,土壤渗透性强,滴水贵如油。群众只能在石头窝的薄土上种植玉米,一年下来,收成甚微。
平岩石缝里长出“金果果”,离不开平岩人一直以来敢向“石头窝”要食的拼劲。
20世纪50年代,罗甸县原平岩乡翁保公社社长潘玉先带领村民劈石造田,硬是将乱石山变成良田;带领村民修水塘水窖,解决人畜饮水难题;带领村民推行“双季稻”试验,解决了温饱问题。1957年,潘玉先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一晃66年过去。潘玉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一直感召着平岩人。
产业找对路,石头缝里能生“金”。
近年来,平岩村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坚持向石缝里要地、向低效地要粮,制定了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目标,“蜜本南瓜—马铃薯”经济作物全年轮作的生产计划,大大提高土地效益的同时,探索出一条“石头堆里抓产业”的农业发展模式。
“刚开始的时候,这条3米多的路还没硬化,路太滑摩托车都进不来,村民只能靠马驮人背的方式,将蜜本南瓜的苗和物资运到地里。村民就凭着这股冲劲,将蜜本南瓜这项产业发展起来。路修通后,蜜本南瓜成功销往外地,400亩蜜本南瓜总产值50余万元。”平岩村党支部副支书廖加登一边指导村民运输马铃薯一边回忆当时的情景。
蜜本南瓜产业发展成功,村民种植马铃薯的热情进一步增强。2022年3月底,首轮马铃薯很快种植完成。但发展产业并不一帆风顺。在种植初期,长时间的倒春寒导致马铃薯苗日渐萎靡甚至出现枯死,部分群众内心出现些许动摇。
抱着一定要跨过这道坎的信念,平岩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每天坚持早起逐块检查土地,入户到每户家庭动员补苗,利用补短资金购买水溶肥提苗、壮苗,增加抗寒性。随即,春寒过后迎来升温,马铃薯迎来第一次丰收。
“今年我们种植马铃薯350亩,涉及农户74户305人,预计产量30万公斤,产值70万元。现在,我们平岩人正汲取劳模榜样力量,用自己的勤劳双手,拼搏美好明天。”平岩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吴国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