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琳 周士钦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是“最重要的”和“更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质,赓续了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中华民族5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有“民者,万事之本也”“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也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的仁人之心,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中可以看到,不论是讲话、文章、外访,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经据典中已经把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新时代的治国理政实践中。
1969年,不到16岁的习近平加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行列,来到陕北梁家河当了七年农民,在梁家河面对漫天黄土和极端贫困的生活,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作为大队党支部书记,让老百姓饱餐一顿肉,并且能够经常吃上肉是他的心愿。2015年2月,在梁家河的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回忆七年知青岁月时对乡亲们说:“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在那样的艰难困苦环境里,“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就在青年习近平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从梁家河为老百姓办实事开始,习近平同志就踏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在正定县任县委书记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同志走访了正定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为改善农民生活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厦门任常务副市长期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探索推动了一系列开创性改革举措,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到经济较为落后的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倡导并形成“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以深入调研起步,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带领闽东干部群众踏实稳步摆脱贫困。在福建任省长时,习近平同志着眼于抢占信息化先机,增创福建发展新优势,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躬身实践群众路线,心系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倡议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提出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要求,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抗疫答卷得到了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点赞。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追求。
(作者单位分别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