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赖盈盈
6月3日至6月7日,来自19个国家及上海合作组织的20余位驻华大使、高级外交官来到贵州参观访问,参加生态文明行和大使圆桌对话会等活动,用脚步丈量贵州、用实践践行理念,共同倾听生态贵州、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贵州的自然景观实在太壮观、太美丽了!中国不仅经济发展得很快,生态也保持得很好。”沉醉在青山绿水中的哥伦比亚驻华大使塞尔希奥·卡夫雷拉频频点赞。
近年来,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
2022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2.81%,全省119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9.0%,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走进“喀斯特景观博物馆”龙宫景区,乘游船穿行在溶洞、峡谷、瀑布、暗河之间;夜游黄果树大瀑布,远山近水与璀璨光影融为一色。大家流连忘返、频频驻足。
塞尔希奥说,贵州茂密的植被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自己想到了同样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家乡哥伦比亚,“我们应当有更多的合作空间和方向。”
今年4月,贵州与哥伦比亚纳里尼奥省就开展友好交流合作举行了视频会议,围绕签署友城合作备忘录和开展生态、减贫、旅游等多个领域合作等事项进行了充分交流。用哥伦比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何塞·迪亚兹的话来说,“我相信纳里尼奥已经找到了它的‘另一半’。”
热衷于在世界各地旅游的土耳其驻华使馆政务参赞艾普·阿塔克江对黄果树大瀑布赞不绝口:“我的家乡土耳其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大量特有的动植物,这几天的生态之行让我频频想起自己的家乡。我非常喜欢贵州。”
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近年来,贵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位于乌江之畔的毕节黔西化屋村就是贵州推动绿色减贫事业的最佳范例之一。
这个昔日生态环境支离破碎的“悬崖下的村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有机种植、林下养殖、生态旅游相结合的绿色发展道路。如今的化屋村,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山水风光旖旎如画、游船行过碧波荡漾。
6月5日,2023世界环境日驻华使节贵州生态环保公益行动在化屋举行,发布了“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声明”,向世界发出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信号。
种下象征着国际生态友谊的桂花树后,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王纯万表示,大家种下的是象征未来的希望之树,中国通过退耕还林等举措,为全世界许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范例,为许多国家播种下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希望。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贵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在数字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屡出新绩。
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大屏幕前,马耳他驻华大使白瀚轩仔细聆听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
“贵州如何供应数据计算所需要的大量能源?”他向讲解者提问。
得到贵州气候凉爽、平均电价低廉、地质结构稳定,十分适合建设数据中心的回答后,白瀚轩惊叹:“你们竟然能把数据中心建在山洞里,利用天然低温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和能源消耗,这实在是太酷了!”
安顺坝陵河大桥前,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看见游客从大桥上吉尼斯认证的“世界最高商业蹦极点”一跃而下,拿出手机不停拍摄记录。
他说,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桥旅融合奠定了良好基础,“贵州应该通过大力宣传,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了解贵州桥、爱上贵州桥。”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一路收获。大家从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中,看见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
贵州之旅虽将结束,贵州之约却没有期限。
“很难想象贵州这样一个内陆省份,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工作能做得如此之好。”本次外国驻华使节参访团团长、斐济驻华大使坦吉萨金鲍说,贵州不仅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贵州实现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典型范例。“我们将持续与贵州加强交流合作,成为宣传贵州、推介贵州的大使,积极向全世界宣介多彩贵州的美丽。”
(本版图片均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