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编者按】
2017年至今,贵州先后有6个地区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8个地区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本报特别推出“‘两山’转化‘优等生’”栏目,聚焦这些“优等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感言。
【“优等生”简介】
黔南州平塘县山水风光优美独特,地质地貌奇俊秀美,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24个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这里不仅有“玉水金盆”、亚热带风情的甲茶景区、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更有世界级旅游名片“三天奇观”——天眼、天坑、天书,享有“中国天眼之城”美誉。
近年来,平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河流治理等生态工程为主要措施,持续推进平塘绿化事业,为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此外,依托天文、地质、文化三大旅游资源,抢抓中国天眼落成启用等重要机遇,平塘坚持“三游并重”,以天文科普游为核心,自然景观游、民族文化游为支撑,构建全区域、全领域、全产业的全域旅游格局,亮出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新名片。
【“优等生”感言】
从“大窝凼”到“天眼”、从“低效林”到“经果林”,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守护了“绿水青山”,收获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