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白云:老厂房变身艺术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车间,长椅,工具箱……源自贵州铝厂汽车公司修理车间旧址的众多元素,构成了贵阳首个青年艺术社区——STArtz’开始艺术区(以下简称开始艺术区)。

20世纪90年代起,白云区凭借发展铝及铝加工产业,成为贵州铝厂等大型企业的集聚地。斗转星移,经过贵州铝厂“退城进园”及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跌宕起伏,一众工业企业的老厂房被废弃,遗落在城市一隅。

如今,伴随着文旅产业的兴盛,白云区将这些工业遗产变身为文旅融合的新地标,这般新旧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场景,不仅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加多元沉浸式文旅体验,还让贵州铝厂等部分工业特色鲜明的厂区在时代的延续中焕发新活力、“长出”新经济。

留住历史印记

5月11日,漫步开始艺术区,曾经荒废破败的建筑内增添诸多怀旧和时尚元素,吸引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等驻场,为“爽爽贵阳·品质白云”城市IP“添砖加瓦”。园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努力做到修旧如旧、旧房新用。重点对厂房和具有工业符号的仓库管道等地进行了保护性改造。”

经过改造,工业建筑的魅力得以保留,原来的厂区院坝被改造成环形剧场,货仓被改建成有复式结构搭配梯式客位的心理学咖啡吧,以及占地1200平方米的Live house演出场所,多夹层、多管道的厂房化身为集收藏、展览为一体的画廊,还有一处潮玩艺术商店,专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灵感创造物展示售卖场地。

“去年6月正式开园迎客,至今已接待市民、游客6万人次。”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规划,园区商店还将引入近30个品牌,其中大部分是充满艺术气息的设计师品牌,合力打造集香薰、手工、家居、服饰等多种类型于一体的艺术商店,同时,进一步争取扩大园区面积,引入民宿、餐饮等场所,帮助艺术品更好流通,建设以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带动新兴业态

在开始艺术区“脱胎换骨”的进程中,其所在的龚家寨街道积极实施功能再造和内容植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主动实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该街道营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吴新艳表示,结合贵阳市推进“一圈两场三改”工作,街道将艺术区纳入生活圈建设项目。“以前这一片是没有停车位、充电桩的。现在,我们把曾是贵铝文体中心232路、236路等公交车的泊车点,改建为新能源电车充电站,沿线也规划了停车位,通过完善基建配套,让这类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长期持续。”

地处白云城区的开始艺术区还具有特别的区位优势,这意味着巨大的营收潜力。

“这里经常办画展,还邀请知名音乐人及乐队坐镇演唱,我就买票来看过,现场很‘炸裂’,很有气氛。”资深乐迷金璇是艺术区Live house的常客,对园区一侧的咖啡吧更是情有独钟,“每次来,都喜欢去那里坐坐,店内融入了时下兴起的‘心理咖啡馆’概念,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到店,帮助顾客在轻松的氛围中纾解情绪。”

引发情感共鸣

办展、办演出,邀请一批文化创意类企业在这里“摆摊设点”,开始艺术区日渐声名远播,不仅是市民、游客心中拍照的好地方,更是感受艺术氛围的好去处;规划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贵阳302(贵铝)工业原址文创产业园,以工艺流程为景观线索,引领游客在现代生活场景和工业遗产之间,感受新中藏旧、旧中出新、新中有根……

当这些集体记忆转换为场地、故事、体验项目,一批特色文化地标正在白云加速汇聚,使其与周边一条条城市道路、一幢幢现代楼宇、一个个生态公园有机结合、功能互补,为白云区唤醒“铝城记忆”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我的家人就是贵州铝厂的职工,我对这里再熟悉不过。看到厂区的长椅、大铁门,如今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甚至还成了‘网红打卡点’,我觉得很欣慰。”居民邱国萍说,常有厂里的老人去这些地方,在曾经的老旧厂房或某个车间面前伫立良久,“我希望这些地方能永远为白云人留存一份对逝去岁月的思念。”

--> 2023-06-0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5042.html 1 白云:老厂房变身艺术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