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爽滑筋道

普定马场水磨面坚持古法制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莹 通讯员 丁盼

眼下正是小麦收割季节,普定县马场镇7500余亩小麦陆续成熟。走进麦田,农机手驾驶收割机穿梭在麦浪中分区作业,一粒粒饱满的麦子被装进机舱。

“今年小麦亩产800斤左右,留下部分种子后,剩下的都加工成水磨面条,既可自己家吃,也可对外销售。”正在收割小麦的马场镇云盘村村民尚凯说。

马场镇地处乌江流域上游,三岔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低河谷地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条件造就了马场悠久的小麦种植历史,成就了马场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农特产品——水磨面。

马场水磨面以本地优质小麦为原料,一直以来广受消费者好评,水磨面的巨大市场需求也让农民种植的小麦不愁销路。

在马场镇云盘村,村里有一条河流经过,村里多户人家在河边建起水磨面条加工作坊,曾经均采取原生态的水推磨生产方式,即在水中装上水车,依靠水的冲力带动水车旋转,从而产生动力牵引到石磨上,带动石磨旋转、磨面,再加以制作。纯天然的制作手法,让水磨面口感筋道、入口香甜。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马场水磨面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但传统水推磨,到了旱季,小河边上的加工作坊都会停工,水磨面生产受限。

为解决传统水磨面制作瓶颈,2017年,由政企合作建成的马场镇水磨面园区贵州穗冠生农业发展公司在三岔村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传统水磨效率低问题。

走进水磨面加工厂生产线,7台石磨机正加足马力生产中,在一系列现代化设备加工下,麦粒从磨粉、和面、制皮、轧面到晾晒、切段、包装,整套工序后,变成爽滑筋道的马场水磨面。

工厂负责人介绍,厂里现在每月生产量比传统家庭作坊生产量提高10倍左右,用电力带动石磨研磨小麦面粉,不但提高制作效率,还保留了传统水磨面口感。

贵州穗冠生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陈晟说:“因为马场水磨面沿用当地优质小麦加工而成,麦香味十足,顾客复购率特别高。为满足顾客需求,公司加大生产流水线,每月生产量在7万斤左右。”

--> 2023-06-01 爽滑筋道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4979.html 1 普定马场水磨面坚持古法制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