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福 饶敏
“每一次回家,都会发现有新的改变。刚才路过金茂水晶智慧生态新城,看到新修的大楼和新落成的工业遗址公园,我都快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李佳是地道的清镇人,在外读完大学就在外地工作的她,这些年很少回家。用她话说,文明城市的创建让家乡的变化有目共睹,每次回来都觉得变化很大。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场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清镇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惠民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文明培育”花开千家万户
在青龙山街道地勘社区,退休后的姚源菊每天下午都会来文明实践站舞蹈室训练。从广场舞到形体舞蹈编排,从体育运动参与者到文明实践推动者,在姚源菊和其他志愿者的“运营”下,队伍涉及的舞种越来越丰富,参与学习的人数也从原来的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人。在红枫湖镇,一场主题为“家园共育 与美同行”的教育志愿服务正在有声有色开展,有着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志愿者徐黎,用自己3岁儿子的随手涂鸦作为话题切口,引导适龄儿童家长如何开展美育活动。
志愿服务在清镇越来越受到群众认可和喜爱的同时,也逐渐向精细化、专业化迈进。作为“两心一网”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活动之一的“健康夕阳红 快乐八段锦”志愿服务,近日来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在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来自滨湖街道的20余名群众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尽情享受健身气功带来的酣畅淋漓。
清镇市委宣传部结合贵州(清镇)职教城高校聚集优势,携手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起“两心一网”项目(即清镇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工作协同创新中心,共建共享志愿服务网络项目),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政校融合发展”方式引进专业资源,通过志愿者“传帮带教”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鲜活的载体,让崇德养正、明礼诚信、尚德尚善尚美的文明氛围愈加浓郁。
“文明实践”展现时代风尚
“虽然离清镇城区有45公里,是最远的一个村,但我们的文化活动也一样丰富。”新店镇鸭池河村村民陈应会得意地说。
鸭池河村120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整合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各项规范制度有序张贴,新时代文明实践“5+N”成果展示区内容及时更新;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活动室等区域整洁明亮,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宽敞平整,村民们不仅可以在这儿接受理论宣讲教育,还可以看电影、下棋、跳广场舞。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自2018年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清镇市以建设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大力提升阵地建设、强化项目品牌打造、推动先进示范引领,让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实现农民精神富裕的重要载体,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和行为规范。
“文明创建”构筑和美家园
在老旧小区,家家户户“推窗见绿”,在大小餐馆,光盘行动成为食客“新时尚”,在斑马线上,“车让人·人守规”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目之所及,清镇市城乡处处闪耀文明光彩。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蕴含着推动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城市之美从何处来?清镇用实践回答: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在创文过程中,清镇找准老百姓最关心、最闹心的领域,精准发力。通过全力推进地勘小区、天合花园等54个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农贸市场、背街小巷、主干道提级改造,积极建设“15分钟生活圈”;实施“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的“网格化”区域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提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升级政务服务水平等有效措施,让一大批民生焦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全市大力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配合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力量,对市容市貌开展常态化整治,对“脏乱差”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综合推进流动摊点、出店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等治理,让文明城市公共水平与人民群众时代需求更加匹配。
“现在街道、小区乱停车的现象少了,公共场所没有高声喧哗、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感觉穿蓝马甲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好人好事越来越多,让我们很有幸福感。”市民刘莉说,创文让老百姓得了真正实惠,为了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她和家人近日还参加了水晶西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的“争当文明清镇人·共创全国文明城”环保清洁志愿服务活动,对小区地面、健身器材、宣传栏、回收衣物箱、椅子、护栏等区域进行清扫。
群众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动手干”,在创建逐梦路上,清镇市始终致力人文塑造。大讲堂上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坝坝会上比家风家貌家训、朋友圈里晒好人好事好风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着居民主动融入创文工作大局,在无形中涵养着城市“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