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立)“老张,你希望增设垃圾桶的想法我已向社区反馈,应该很快就能解决。”5月28日,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街道大桥社区“联铺长”李敏收拾完小店后,又和附近几家店的老板闲聊起来,并提醒大家合规经营。
近年来,乌当区基于“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将沿街商铺、宾馆酒店、娱乐场所等划分为“十联铺”单元,拓展了网格联户治理领域,打通了商圈治理的神经末梢,有效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和整体效能。
“‘联铺长’是‘十联铺’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圈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乌当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裴莹介绍,“联铺长”通过自荐、推荐、民主议事协商等方式,从商圈内的党员、退役军人、退休干部、店长等群体中推选而出。目前,乌当区各乡镇(街道)共划分“十联铺”单元538个,明确“联铺长”538名。
为更好助力旅游发展,乌当区将“十联铺”机制与旅游深度融合,督促落实经营主体责任,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发展环境。
夏季,偏坡乡的游客也渐渐多起来。偏坡乡一名农家乐“联铺长”说道,“商家与游客之间难免会有摩擦,一旦出现矛盾,我会第一时间前往协调化解。”
据统计,今年以来,乌当区“联铺长”共协助化解商圈矛盾纠纷100余起,有效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联户长”“联铺长”是公益性岗位,如何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参与社会治理,是基层治理中的关键问题。依托“共驻共建”机制,乌当区引导和发动辖区商铺通过建立VIP客户资料档案等形式,把“联户长”“联铺长”纳入VIP客户管理,享受消费减免、打折等优惠。大桥社区党支部书记付命琼介绍,大桥社区签订了优惠协议的商铺超过九成。“一来让‘联户长’‘联铺长’得到实惠,二来为辖区商铺增加固定客源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