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阳海关

点燃乡村振兴发展潜能

本报讯 (记者 郑洁)5月,正值高粱移栽时节,在绥阳县茅家铺村,高粱种植户陈扬鳌正移栽秧苗。一大早,贵阳海关驻绥阳县旺草镇茅家铺村第一书记金长富就来到有机高粱种植示范基地了解高粱移栽情况。

“今年的高粱苗长势好,多亏贵阳海关帮我们修好了多年破损堵塞的灌溉渠。今年我扩大了种植面积,预计仅高粱种植收入就可以超过3万元。”看着长势喜人的高粱苗,陈扬鳌满脸笑容。

“曾经的茅家铺村,水渠周边的耕地要么撂荒,要么种低效农作物,村集体经济疲软不振,自从‘海关渠’修好后,沿线群众主动加入有机高粱种植队伍,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彬说,“今年我们继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向农户免费发放2600包高粱种子,种植面积约2100亩,比去年增加了600余亩,按照亩产750斤和保底收购价3.4元/斤来算,预计可实现产值530余万元。”

金长富驻村以来,通过走访排查,倾听群众合理诉求,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并定期向贵阳海关汇报。收到反馈信息后,贵阳海关想办法出点子找资源,纳入工作计划,一件件解决。

贵阳海关党委率队深入调研、实地走访、座谈研讨,与县、镇、村相关同志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的发展思路和帮扶需求。

经过梳理,修缮灌溉水渠,是茅家铺村村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贵阳海关集单位之力,捐资20万元疏浚修缮了7.8公里灌溉水渠,保障了3800余名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对发展有机高粱、“稻+鸭”等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地干部群众自发把该渠称为“海关渠”。

近年来,在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中,贵阳海关切实扛起政治责任,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着力点,按照“一人驻村、全关帮扶”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优势,成立贵阳海关帮扶领导工作小组,将帮扶责任分解到资源整合、组织实施、督导检查、蹲点帮扶等驻村帮扶全链条、全环节、全流程。通过实施“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积极协调整合各方资源,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贵阳海关自定点帮扶遵义市绥阳县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约273万元,协调引进项目资金3100余万元,党委成员率先示范,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帮扶活动达64次,组织30个党支部到村开展技能培训、健康义诊、农产品免费检测等帮扶活动1200余人次,助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1.2万亩,帮助绥阳县建设5个供港蔬菜基地,助力该县鲟鱼、牙膏产品顺利出口,实现外贸“零的突破”,并帮助绥阳县本土企业与黔东南州企业签订重量8000吨、价值3200余万元的冷冻红辣椒购销合同。

--> 2023-06-01 贵阳海关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4912.html 1 点燃乡村振兴发展潜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