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吕培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而是要落实到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方方面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觉回应人民利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内涵和侧重点,及时制定和调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赢得了最广泛的民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脱离群众、背离人民的行为和现象,坚决反对各种特权思想,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改善人民生活,保障人民权益。具体到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真正实现让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从而以实际行动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落实。

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取决于现实的个人的合力创造,这就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创造历史伟业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现实应用。纵观党的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就在于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新时代新征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要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具体实践和活动中汲取有益的经验,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在群众中找对策,进而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伟大奋斗中,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这才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基础。

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马克思赞扬道:“一切生产工具中,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作为革命阶级本身的人民群众,创造了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物质资料;同时,不断革新生产工具,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人类生产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了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历史也已证明,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进而牢牢把握办实事这个根本落脚点,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从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作者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本文系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2022DWT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 2023-05-31 吕培亮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4855.html 1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