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邪)废料清场,新棒上架。立夏刚过,石阡县花桥镇冷水坝村的食用菌大棚内外又变得热闹起来。占地1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工厂,联结着冷水坝和梁家屯两个村的经济发展。
“在这里上班怎么样?”记者问正在用机器将原材料装袋生产成菌棒的务工村民孙传凤。她“嘿嘿”地笑:“都是手上活,不费力,每年能有两万多元收入。”
两年前,冷水坝村却不是这般热闹景象。花桥镇副镇长兰进说,孙传凤现在工作的食用菌基地,原是一家苗圃企业的育苗棚,后来因资金不足等原因无奈搁置。
这么好的农业设施设备闲置多可惜啊。去年3月,花桥镇按照“政府搭台,企业领头,群众参与”的思路,从梁家屯村引进花桥梁氏食用菌种植场落户冷水坝村,协调闲置大棚用于菌菇生产。
“为解决食用菌基地改扩建大棚的资金难题,我们把梁家屯村的100万元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其中。”兰进说,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还能让集体资金得以高效利用,闲置资源得以盘活,在家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梁家屯村的入股资金期限为3年,按照“村委会+农场”的利益联结方式,食用菌基地每年以入股总额的5%给村集体分红,其中6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村级集体办公经费,20%为村级公益金。
“除了梁家屯村,因为资源盘活而受益的还有大棚流转方和冷水坝村的群众。”兰进介绍,租用大棚和邻近土地,流转方每年可获2万元租金,当地村民则可就近就业增收。
农场主要种植平菇、榆黄菇、羊肚菌。农场负责人梁意告诉记者,他们掌握了菌种菌棒生产和培菌出菇这一套完整技术,从去年10月到目前,已产菌菇近15万公斤,产值150多万元,带动当地12人稳定就业。
农场还培育菌棒,以每棒4.5元卖给周边乡镇,带动大家一起扩大食用菌规模,目前已卖出5万棒。此外,他们还将废弃菌棒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循环利用。
“我们将不断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石阡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乡村振兴的“石阡故事”越来越精彩,闲置大棚变食用菌基地,账面资产变流动资产,传统农民变产业工人,花桥镇的这些转变,正是石阡县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