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力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做足数实融合的成色,是贵州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建设工业强省的谋定而后动。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刚刚闭幕的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一个热词频繁跃动:数实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奋楫扬帆,纵深推进数实融合,既是经营主体筋强骨壮的路径选择,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揆诸贵州,大数据机遇是时代性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新国发2号文件也赋予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机遇挑战并存、风霜雨雪交织,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堂“必修课”。在奋力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做足数实融合的成色,是贵州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建设工业强省的谋定而后动。
厚植枝繁叶茂的“智慧树”,深挖流光溢彩的“钻石矿”,数年的耕耘求索,成果令人惊艳:在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制的《数实相融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贵州省“万企融合”大行动为例》一书中清晰标注着贵州奋斗的荣光,贵州“万企融合”大行动累计形成融合标杆项目516个、示范项目5507个,带动1万余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融合升级,数字经济占全省GDP比重从23.6%提升到39.1%。
“数”与“实”绝非相对关系,在许多产业中具有共融共生的特点。从利用数据到用好数据,今天的贵州,企业“数据意识”逐渐觉醒:“数字+农业”,关岭花椒大数据中心重构11万亩花椒产业种植销售全产业链;“数字+工业”,全省首套煤矿井下5G通信网络在六盘水投用;“数字+旅游”,“一码游贵州”开启全域智慧旅游……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深度嵌入传统产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提供内核动力。
当产业数字化转型逐渐挺进“深水区”,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如何更充分地激发数字技术对各类实体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如何培植数实融合的厚实土壤,提升中小企业数字转型积极性和参与度?道道考题,引人深思。
落点在推广。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破解“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要凝聚工作合力,鼓励中小企业长期分步探索数字化转型,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逐级分层产业政策,以轻量化、精准化的应用和订阅式服务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提升中小企业转型积极性。
活力在应用。数实融合的要义是“以数强实”,重在深挖应用场景。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实体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作为应用场景深挖的主阵地,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两翼,激励数字科技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场景创新、渗透应用、优化迭代,助力实体经济腾飞。
根基在人才。区域竞争、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大潮迭涌的数字经济新赛道中亦复如是。数实融合,所亟需的人才是既懂实体又懂数字的人才。犹需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全心全意写好人才“引、育、留、用”大文章,校企合作跨界培养、柔性引才借梯登高、学习实践综合锤炼,培育一批数实融合的能工巧匠。
数字经济领风气之先,数实融合成发展之美。张开热情臂膀拥抱蓝海,我们有理由期待,以数字经济突飞猛进之势,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之机,在融合上创造更大价值、迸发新的创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乘风而起的贵州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