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赤水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硕大的数字化显示大屏占据了整整一面墙,工作人员正通过安全监管信息平台查看各项实时动态指标,屏幕上,赤水全市各重点监测位置实时情况一目了然。在这里,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加强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实现指挥中心一声令下、全员调动,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市。
“这些数据收集和传输、指令下发,主要依赖于我们北斗综合减灾应用系统。”赤水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庞光清介绍,去年,赤水市引进先进的北斗导航综合应用技术,无人艇、无人机、无人基站的信息流在北斗卫星汇聚传输之下,通过前端“传感器+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打造全方位、无死角的多变量风险预警预测系统,形成了贵州省赤水市河、陆、空全方位监测的“北斗综合应用感知系统”,在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赤水河流域保护、旅游景区、生态环保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系统配置的翼展4米多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能够昼夜24小时随时起飞执行火场侦察任务,巡航面积达到75平方公里,可以在天上飞行2个多小时。”庞光清说,无人机可以全天候地对火场进行侦察和测绘,在林区上空巡护及时发现火情、报告火场位置。在指挥中心结合强大AI技术和大数据处理,能够迅速启动烟雾自动识别,判断起火点,进行预警。
除了无人机侦测,赤水还在葫市镇天鹅堡和天台镇玉皇顶建设了2个无人值守北斗综合监测站,通过大焦距透雾镜头,可以对五公里半径内相关林区的日常数据监测,监控分析所在区域的火险等级,发现火情自动报警。
据庞光清介绍,除了山上森林防火监测,在赤水河畔还有一组孪生双胞胎“兄弟”,架设在位于赤水河畔的复兴和鲢鱼溪的北斗岸基无人监测站,对赤水河进行可见光、红外线和雷达波全时监测,让非法捕捞无所遁形,在保护生态,防汛抗旱等方面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
天上有无人机、山顶河岸边有无人监测基站、水里还有无人巡查艇,在北斗卫星汇聚传输之下,赤水市已构成智能化、无人化、常态化感知能力和监视管理应急工作能力,赤水市已形成河、陆、空全方位监测的“北斗综合应用感知系统”。
“自去年五月份以来,赤水市应急管理指挥中心共处置森林火险17次,处置非法捕捞垂钓71人次,并在去年的7.27、8.21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庞光清表示,接下来,赤水市将从应急指挥、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等方面加强工作,进一步提高赤水防灾减灾能力。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