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冠博获得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继贵州京剧院院长侯丹梅于1992年获第1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时隔31年贵州京剧再次入选梅花奖,也是继侯丹梅、邵志庆之后,贵州获得的第三朵“梅花”。
“他是贵州戏剧的领军人才,文武双全,他扮演的王阳明先生形神俱佳,唱腔动听感人。”这是在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开始前侯丹梅给冯冠博的评价,此次赴广州演出,侯丹梅全程陪同。
侯丹梅是冯冠博入职贵州京剧院的引路人,她对冯冠博的培养可谓是倾囊相授。
作为我省第一位获得梅花奖的演员,侯丹梅出生于京剧世家,父亲侯剑光、母亲李雯敏都是我省知名的京剧演员,侯丹梅很小就跟着父母学唱京剧,表现灵气十足。13岁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学习京剧,毕业后分配到大连京剧团。此后,侯丹梅拜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关肃霜为师,成为她的关门弟子。关先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代表剧目传授给她。
1986年,侯丹梅离开大连京剧团回到贵阳。那时贵州省内有11个京剧团,后来改制、合并,只留下贵州京剧院一家。过去几十年,贵州京剧院在侯丹梅的带领下经历了从青黄不接、无戏可演的萧条时期,到如今成长为人才济济,新剧、大戏不断,每年演出数百场的国内知名京剧院团。
作为关肃霜亲传弟子,侯丹梅的京剧生涯中她曾在《铁弓缘》《巾帼红玉》《布依女人》《鱼玄机》等大型京剧扮演女主角。由于扮相俊美,武功扎实,嗓音宽厚清亮,表演细腻传神,自从登台演出以来颇受业界好评,先后获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奖赛最佳表演奖、梅花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等大奖,两度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她所饰演的人物在表演上跨越花旦、花衫、青衣、小生、武生等五大行当,唱念做打舞均表现得十分出色。
看到冯冠博成功“摘梅”,在武汉参加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的邵志庆第一时间表示祝贺。邵志庆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感叹:“梅花”香自何处来?艺术之路只有“苦”才会迎来香甜。
邵志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州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生于都匀的邵志庆,4岁开始登台演出,16岁考入贵州省艺术学校学习花灯表演,师承张秉熊、蔡才文、陈克清、齐华明等老一辈贵州花灯表演艺术家,接受系统的戏曲教育。不到20岁进入贵州省花灯剧院,先后在《七妹与蛇郎》《月照枫林渡》《盐道》《一路芬芳》《红梅赞》等数十部大中型花灯戏中担纲主演。
邵志庆的花灯戏独具特色,她将青衣、花旦、彩旦熔为一炉,形成风格独具的表演艺术流派,既注重花灯歌舞的原生形态,又注重真切感受由内而外的松弛表达。在唱腔处理方面,邵派旦角行腔上真假嗓兼用,追求声区通畅、色彩统一,可张可收、可虚可实,工花旦俏皮,工彩旦泼辣,工青衣宽柔,沉稳中见大气,端庄中含俏丽,淑静中蕴情致。
2007年,邵志庆凭借花灯戏《月照枫林渡》拿下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部戏后来还陆续获得“第14届文华剧目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戏剧文化奖”“中国戏剧奖”等多个奖项。
在贵州花灯戏传承上,邵志庆不遗余力,入选原文化部“名家传戏——当代地方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项目,先后收青年演员蔡妙禧、胡慧华、范丹阳为徒并悉心教授。去年11月,邵志庆工作室成立。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中,邵志庆再次贡献了贵州花灯戏教科书式的表演,一台《红梅赞》吸粉无数,如今,尽管邵志庆已经退休,但她仍活跃在贵州花灯戏传承和表演的舞台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