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20年前,第一次来贵州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出行全是‘水泥’路。”近日,记者见到兴仁市大山镇猪槽箐村党支部书记林雪玉的时候,她正忙着和村民一起管护“阳光玫瑰”葡萄,说起第一次到猪槽箐村,她还记忆犹新。
林雪玉的老家在广东省揭阳市,2003年她远嫁到大山镇猪槽箐村。结婚后林雪玉夫妻二人一直都在广东打工,每月收入1万元以上。
2014年年底,家中老人生病,林雪玉与爱人一起到村里照顾父母,这次回来,林雪玉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了又想,还是决定留下。”在家的那段时间,看到勤劳善良的乡亲过着穷日子,心里不是滋味,思来想去,林雪玉决定不再外出务工,留下来和大家一起改变家乡面貌。
“我那时想要尽快了解和融入当地群众,带领他们一起发展。”2015年,林雪玉参加了村干部竞选,被选任为村治保主任。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她每天都到村组走访,了解农户基本情况、熟悉乡风民俗,通过用心沟通,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虽然是个外乡媳妇,也学到了一口流利的贵州话。
猪槽箐村是石漠化严重的石山区,缺水少土,曾经是兴仁市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交通极不便利。
要致富,先修路。为改变猪槽箐村道路泥泞,交通不便制约发展的现状,林雪玉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和群众共商通组路、串户路规划建设。完成了全村长12.45公里的通组路、8公里串户路建设,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便民利民,产业发展兴村富农。“能发展什么产业”是林雪玉担任村干部之后想得最多的事。
“要合适、还要经济效益好。”这是林雪玉谋划产业的前提。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林雪玉了解到市面上“阳光玫瑰”葡萄很受欢迎。通过多方考察和市场调研,林雪玉决定引进“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在村里种植。
2019年3月,她积极争取到宁波慈溪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478万元,启动了猪槽箐村200亩“阳光玫瑰”葡萄基地建设。
但是这一切并不顺利。2020年春节期间突降的一场暴雪,使得刚建设完成的基地大棚全被大雪压垮。“好不容易搞起来的产业绝不能失败!”林雪玉又四处奔走,争取到资金170万元,用于基地重建。
第二年,基地的葡萄迎来了大丰收,吸引大量外地采购商和本地游客前来采购和进园体验采摘。2022年,基地葡萄产值达140余万元。产业的发展,村民们除了获得土地流转费和分红外,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增收,仅2022年,“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用工人数达4600多人(次),发放工资60余万元。
如今,猪槽箐村家家户户通了硬化路、自来水,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环卫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焕然一新,葡萄、中草药种植发展迅速……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800元增加到2022年的10500元,猪槽箐村还先后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