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驻村轮换之际,1500名干部主动要求留驻——

“和大家一起奋斗,是最幸福的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晓琳 通讯员 翟清娇

一声声群众动情的挽留、一封封恳切的主动请缨书、一个个满怀信心的发展期许……初夏时节,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接近尾声,在驻村轮换之际,黔南州1500余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择继续驻村,其中8个工作队32名队员全部申请留驻。

是什么让他们决心继续留驻,兵不解甲继续征战乡村振兴?

为了肩上的责任

“近期,我村主导产业蓝莓即将成熟,销售工作即将开展,心里真是放不下。特此请战,恳请批准……”在得知即将开展新一轮驻村干部轮换消息后,平塘县亮寨村驻村第一书记唐仲标写下“请战书”。

从平塘县团委到牙舟镇陈家湾村、再到卡蒲毛南族乡亮寨村,这是5年来唐仲标第三次主动申请驻村。5年走村串户,变化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他为民服务的初心。

在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谋福祉的过程中,驻村干部早已融入驻地。在村民的眼里,驻村干部成了经常带来利好政策的“常住亲戚”。

“李书记来了后,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从没想过会有这么多人来村里旅游,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儿干。”提起村里第一书记李发庆,脱贫户罗新富感慨地说。

而在李发庆心里,大岩早已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和大家一起奋斗,是我觉得最幸福的事。我要继续留在这里,把大岩村的乡村旅游、根雕产业做大做强……”在组织询问他的去留意愿时,李发庆坚定地回答。

为了未竟的事业

“这两年来,在村支两委与我们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凌湾村产业初具规模、基层治理初见成效。但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我们还有很多愿望要和群众一起努力实现,经全体队员慎重考虑,特请战继续留下驻村……”都匀市毛尖镇凌湾村驻村第一书记毛远东说。

白天帮助补短基础设施、开展田间种植培训、参与矛盾纠纷化解,晚上夜访农家拉家常、摆政策、话发展,这是驻村队员的帮扶日常。

“学叉车能多增加一项技能,拿到叉车证后,老师还可以帮助我们学员介绍工作,挺好的。”长顺县摆所镇翁拉村小刘说,学习叉车技术还是罗文超书记介绍的。

从摆所镇下派到翁拉村担任驻村队员后,村里大事小情都能看到罗文超忙碌的身影。在驻村期满时,罗文超用最朴素的回答选择留在翁拉村:“村里的一些工作还没有做好,想再为乡亲们做点事。”

为了不舍的情谊

近日,罗甸县边阳镇新塘村村民自发组织为驻村干部李根送去“服务百姓谋发展、践行使命促振兴”的锦旗,感谢他两年来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发动群众整治环境的辛勤付出。

在轮换之际,李根向派出单位黔南州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提出申请,用笃定留驻这一选择回应新塘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

“说是驻村,倒不如说村子住进了我的心里。村民非常淳朴,你对他们好,他们对你更好,你就越舍不得离开他们。”独山县下司镇北盛村驻村队员刘正荣一语道破干群相处之道,他坦言:“留下来,是我最想做的事。”

像李根、刘正荣一样,和群众建立起深厚情谊、不舍离开的驻村队员还有很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约三分之一的驻村队员选择留驻的同时,各层级各单位主动选派精兵强将到基层,黔南广袤农村俨然成为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大舞台。新一轮选派的驻村干部将握紧第二轮驻村接力棒,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

--> 2023-05-25 驻村轮换之际,1500名干部主动要求留驻——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4264.html 1 “和大家一起奋斗,是最幸福的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