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远柏)5月16日,在黔东南州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雷山县法院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茶叶协会,在县银球茶产业园区共同为“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基地揭牌,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共发展。
雷山银球茶含硒量是一般茶叶平均含硒量的15倍。其制作需要经过摊凉、杀青、分选、揉捻、手工造型、烘干、精选、提香等工序。银球茶的茶园均分布于海拔1200米至1400米之间,茶园昼夜温差大,常年云雾缭绕,因此茶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2014年9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雷山银球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基地成立后,将致力于解决“雷山银球茶”地理标志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的现实困难、制约因素、解忧路径等,探索形成保护合力,持续优化提升涉商标授权、标识使用等法治保护水平。
当天,雷山法院还在该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雷山银球茶制作技艺”司法保护示范点,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以精准、精细、精心的司法服务助力茶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毛克翕是银球茶的创始人和发明人,银球茶制作技艺是雷山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