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采丽 蒲平勇
立夏过后,清水江畔万物欣欣向荣。
黔东南州锦屏县三江镇新建的第四中学,环境优美,教室明亮,书声琅琅,来自全县6个乡镇以及易地搬迁家庭、周边村社的2100名学子在这里安心就近就学。另一头,亮江河畔,三江中学的学生坐着崭新的课桌,用着全新的教学设备紧抓备战高考;平秋镇平秋小学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多元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
教育是国之大计,为了让乡村孩子上好学,近年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利用定点帮扶锦屏县的政策东风,勇担使命,主抓教育事业建设,聚焦乡村教育难点,补短板,提质效,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助学帮扶、教学建设等行动,促进小乡村办大教育,助力文化振兴、人才振兴。
聚力齐心,倾情帮扶,奋进新征程,助力锦屏乡村教育展新颜。自2013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农发行在教育帮扶上累计投入资金达1.4381亿元,其中捐助学资金2381.9万元;捐助资金1453.8万元用于改善全县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基础设施;提供贷款1.2亿元援建锦屏县第四中学等,促进锦屏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一批批锦屏学子勤学争先,立志成才。2014年以来,全县有2485人被一本大学录取,8589人被二本以上大学录取,29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 聚力善谋善为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
近年来,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火如荼。2022年,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乡村要振兴,就要用足感情,下定决心,找对方法,全力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多年来农发行与锦屏县携手共克脱贫攻坚难关,抓住‘黄金十年’发展机遇,在产业、医疗、教育、组织等帮扶共建方面取得宝贵成果,建立良好的协作模式。如何在新征程上开新局,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农发行驻锦屏县帮扶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姜新春坦言,振兴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所以根本还是要在教育上下足功夫,补齐短板,提升教育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培育、文化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善谋善为,教育先行。农发行驻锦屏县帮扶小组锚定教育优先建设,在省州县等各级相关单位和教育系统联动下,迅速深入一线调研,摸排全县教育建设基础情况,量身制定方案,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将“帮教助学”补短板作为帮扶重点。
“在乡村办教育,资金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大难关。我们发挥行业优势,探索‘融资、融智、融商、融情’方式,积极申请专项资金和多举措筹资金,攻克乡村办教育的资金难题。”姜新春介绍,2022年以来,共计帮扶锦屏教育发展资金797万元,助学资金270万元,捐助困难学生595人。同时,组织开展“圆梦大学”“黔才锦匠”“贫困资助”等助学活动,提倡爱心、耐心、热心、细心、信心“五心”工作法,援建锦屏县教师培训中心,开展教师队伍培育活动,紧抓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教育硬实力与软实力。
■ 攻难题补短板 学校提“颜值”教育增“气质”
近日,锦屏县平秋小学校长刘开辉利用民族文化课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忙着与老师们组织学生筹备“六一”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民族歌舞、体育比赛……学生们样样精通。
得益于近年来农发行对校园设施条件提升的大力支持,如今校园里宽广的橡胶跑道操场、篮球场、乒乓球场,明亮的教学楼、整洁的宿舍楼、多彩的少年宫楼……样样配齐,学校文化教学日益多样化。不仅如此,平秋小学还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成为“盘轴滚边绣”“九寨侗歌”等国家级、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文化传承实践基地。
刘开辉校长介绍,5年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原平秋中学合并迁移至县城后,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将原初中部的平秋中学改为现在的平秋小学,满足当地小学孩子上学需求。但当时学校基础设施落后,食堂条件简陋,学生宿舍厕所环境较差,浴室洗澡热水供应常常不足。加上因年久失修,部分墙体瓷砖脱落,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主攻“急难愁盼”,抓实“3+1”保障,抓紧教育保障补足短板,全力巩固脱贫攻坚宝贵成果。农发行驻锦屏县帮扶小组与县教育科技局负责人迅速开展校园改造大行动,先后筹资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教学楼维修、卫生间改造、浴室和食堂改造以及体育文化活动设施配套,平秋小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大大提升。
“我们用的是冲水式厕所,卫生间不是臭烘烘的了。”“澡堂有24小时热水淋浴。”“在少年宫楼可以学绘画和侗歌。”“我喜欢在实验楼上实验课。”……谈起新校园的变化,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300多个孩子脸上满是笑容。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升全县学校“颜值”,给教育增“气质”,让孩子安心学习舒心生活,农发行帮扶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校园旱厕改革行动”,以及针对教室、宿舍、食堂、浴室、体育文化活动场所等开展设备配齐大行动。
2022年,捐资资金527万元,在三江中学、敦寨中学、隆里中小学、平秋小学、固本小学等26所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其中,对23所中小学旱厕进行全面改造;对部分学校校舍进行维护维修、修建浴室、检漏、亮化,修建塑胶运动场;为全县幼儿园、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添置篮球架8套,学生课桌1400套,学生餐桌400套;为全县42所乡村幼儿园添置了空调取暖设备267套,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
■ 硬件软件两手抓 乡村教育高质高效
“改造校园环境,升级教育硬件配套,是教育帮扶的第一步,加强乡村教育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攻克乡村教育师资匮乏和教学质量提升难题同样重要。”姜新春说。
为了进一步助力锦屏县教育质量提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今年2月,针对中学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教师,农发行与东西部协作等单位开展了数字化教育应用培训。今年4月,农发行又积极筹措资金,联合县教育科技局开展了中小学新课标解读专项研修培训,覆盖全县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内容,共计2000余名教师参加。
在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专项研修培训课堂上,锦屏县民族中学副校长吴琳兰感慨:“这次培训非常系统全面,一个是内容上包括了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等课程。另一个是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全覆盖。自新课标颁布以来,我们也一直不断探索推行实践新课改内容,但也遇到不少难点,这次培训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答疑解惑,给了我们不少教学启发。”
在锦屏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教室,一堂堂英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教学课深受学生喜爱,互动氛围十足。亦师亦友,寓教于乐,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学博士姜一哲老师利用志愿支教机会,为学生量体裁衣,创新开展了多样化英语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如此,姜一哲老师将多元的教学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与英语教学相融合,与当地老师开展英语课程创新教学教案的研讨交流,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锦屏县教育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龙政樟介绍,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当下,锦屏县紧抓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帮扶等宝贵机遇,在教育领域不断补齐短板,助推乡村教育逐步走向高质高效。
“目前,在农发行关怀和帮扶下,我们又计划在全县中学打造课外劳动教育试点基地项目,开展多元化课程,全面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对接整合县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师资队伍交流力度,探索教育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让更多县域学生享受更均衡的优质教育。”龙政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