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既包括乡村建设的物质拓维,又涵盖文化传承的价值拓展。中国的乡村建设始终面临“家、国和天下”三重关系的认同互动,这种以“个体”连接“家—国”的天下观,正是乡土中国的文化底色。
营建乡村中的生活美学,是一种新乡土主义观念审视下文化乡建的实践探索。新乡土主义的文化乡建是一种文化主义和发展主义互为交织的乡村发展观,是家国一体和天下一家的认同连接,是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相协同的生活美学的活态展示。乡村生活美学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土空间的日常呈现,是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当代转化。
营建乡村中的生活美学,应坚持乡土美学营造的基本方法。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人生的艺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正在成为生活美学的经验现场。营建乡村中的生活美学,即以乡村为审美现场,从总体上提升置于乡村场域中的人的精神素质和文化品格,进而增强人们关于乡村发展的想象力和乡村建设的创造力。
营建乡村中的生活美学,是审美和艺术在乡村建设实践中发挥柔性治理效能的功能呈现。首先,乡村审美治理运用自我审视、自我管理、自我塑造和自我超越等手段,平衡个体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其次,乡村审美治理坚持艺术自律与公共审美,统筹协调村民、乡建者、公众、企业、政府等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最后,乡村审美治理统合协调个体的审美感知、审美观念与国家的审美制度和审美规范。总之,乡村审美治理着眼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