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勇)近日,石阡县木瓜溪水质自动监测站内,一排排小箱子整齐排列,这些箱子每时每刻都在记录着石阡河的水质变化,传出的监测数据将为流域水质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监测参数包括酸碱度、浊度、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等。”石阡县环境监测站站长王仕明说,自动监测可以第一时间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水质信息,为饮用水安全提供决策支撑。
王仕明告诉记者,为全力保障水域环境安全,2018年以来,石阡县在主要河流断面和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陆续建设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更精准地实时监测区域水质情况。
此外,为处理污水优化水质,石阡县加大资金投入,在全县建了11座污水处理厂和42.7公里污水管网,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82万吨,出水水质均达一级A标排放标准,有效减轻河流生态承载负荷。
5年时间,石阡河水质均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2022年,在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前30位的城市及所在水体中,石阡河就在其中,排名第26位。
“居民饮用水都是严格按照国家生活标准,进行日采日检合格后才投放。”石阡县城市供水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主任黄天伦说,检测过程中一旦发现水质异常,立即停止供水,查找原因并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方可恢复供水。
优化水域环境不仅要监测,更要注重防治。石阡通过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安全“打非治违”专项工作,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开展现场检查,同时常态化实施水质提升、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智慧水利等系统性工程,县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严格落实“河长制”,石阡县为全县100多条河流确定包保责任人,并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善污水管网体系、修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全面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近年来,石阡县主要河流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针对全县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我们申报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石阡县水务局水土保持管理站站长张兴说,通过在区域发展经济林、封育治理、保土耕作等水土保持措施,水源涵养和水质量都得到改善。
石阡白沙镇晨雾茶场地处石阡河的上游大堰河区域,该区域地势较陡,加上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属水土流失易发地区。2019年,石阡县在该流域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大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采取“政府+企业”的治理模式,栽种白茶,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进入河道。
“治理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收。”白沙镇大堰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冯武说,大堰河区域种植的白茶现已见效,采茶期间,平均每天能带动500人次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