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多部门联合行动 维护南明河水资源安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王颖

雨歇之后,贵阳市民吴先生经过南明河团坡桥河段,发现一位河道保洁员正用网兜捞浮水面上的死鱼。他再一细看,捞起来的鱼估计有几十斤。吴先生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希望查明现象原因。

或因下雨致鱼缺氧

根据吴先生的指引,记者来到贵阳市南明区市南路与南浦路交叉口,沿岸步行,一路见约数十条鱼浮在水面上,翻肚皮了,正顺着河流向下游漂去。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刚有两拨工作人员下河道去打捞,就在前方一公里左右。

“应该不是河水的问题,我常在附近散步,以前没发现过这种情况。”另一位热心肠的市民瞿老伯补充道。据他观察,最近有不少人在南明河里投鱼,“一桶一桶往河里扔的,然后扭头就走,这些鱼可能不适应水环境。”

记者继续沿岸前行约1.5公里,在红岩路与水东路交叉口附近,见到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的三名工作人员正顺着梯子下河道,进行打捞作业。从他们捞起的鱼来看,以两三斤重的鲤鱼、草鱼居多,身上没有明显伤口。

该中心工作人员严兴平告诉记者,经过排查,南明河水质没有任何问题,发生这种现象,可能与这几天下雨致河水缺氧所致,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确认。

严兴平还介绍,为了尽快打捞,避免影响南明河的水质,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安排了6名工作人员进行作业,“我们所在位置的水太深,不能实现‘一网打尽’,其余同事都在下游浅水区‘守株待鱼’。”

盲目放生所致

“天眼问政”报道后,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日前,贵阳市水务局、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调查。

5月16日,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巡检科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核实,近期暴雨过后南明河甲秀楼下游河段出现的鱼死亡漂浮现象,系市民在该河段放生鱼类导致。

“放生鱼类属于鱼塘人工饲养环境,进入自然河流后在未适应水质的情况下,又遇暴雨造成的河道水量增大,流速加强、水温骤降等水质突然波动,致使大量放生鱼不适应。”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此,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将加强巡查,进行及时打捞防止水体污染。同时,也将加强沿河巡查,对市民私自放生行为及时劝阻。

该工作人员提醒道,人们普遍认为是河就适合鱼类生存,这种认知显然是不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我国水质按功能高低依次分为五类,南明河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这种水体适合投放的鱼种是需要严谨科学分析的,如果是一意孤行盲目放生,还有可能会给生态带来破坏性,不提倡市民私自放生鱼类。

多部门联合保护水资源

5月19日,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联合贵阳市人民检察院、贵阳贵安河长制办公室、贵阳市南明区凤凰湾社区,在南明河凤凰湾电厂桥至煤桥段河道处现场开展河长制以及河湖保护宣传,并对河道内与河道周边违规开垦种植的农作物进行清理,对现场放生、破坏河道环境、非法开垦种植等行为进行劝阻,进一步有效预防和严厉打击危害水体生态环境安全、水资源安全、防洪安全等损害公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努力提升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督能力,形成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体制。

“在河道放生、开垦本身就具有安全隐患,违反了《贵州省河道条例》。”贵阳贵安河长办综合办主任、贵阳市河湖保护中心副主任孙葳表示,市民在对河道进行大规模开垦的过程中,会产生弃渣,由于部分弃渣含有农药,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会随之进入到河道中,危害水体健康,此行为还会影响河道周围的水土流失,从而导致阻塞河道造成治理中断。

孙葳希望更多市民一起加入水土资源的保护队伍,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 2023-05-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4040.html 1 多部门联合行动 维护南明河水资源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