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相关部门不断细化节水载体类型,加大创建力度,指导企业、单位、机关、居民小区等载体在节水制度、节水技改、节水管理方面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动节水型载体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各类节水型载体覆盖率,倒逼用水方式向集约节约转变,扎实推进新阶段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贵州省节水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作为节水型高校的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投入,贯彻创新理念,以技术促节水,完成了学院供水系统管网运行三维图的精确绘制。搭建起供水管网远程监控与管理系统平台,将终端用水器具更换为节水器具。建立起雨水收集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中水回收利用,完善校内节水建设,引入合同节水模式节能减排。
贵阳市充分挖掘工业企业、机关学校、医院酒店、居民小区等社会单元的节水潜力,通过“管理节水”和“技术节水”的“双节水”机制,推动城市社会单元共建共治共享。该市目前累计建成节水载体1350个,其中,党政机关节水型单位建成率动态稳定在100%,节水型市属事业单位建成率66.7%,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建成率100%,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持续稳定在100%。
协同发力,高效运转。毕节市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成3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个节水型城市,省级节水型高校创建率达100%,其中2022年新增185个节水型载体,3个节水型标杆,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近年来,贵州省高标准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机关、节水型高校、节水型企业及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大力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8至2022年,已经公布的省级节水型单位达56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