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花桥镇鸭头坡村第一书记曹曦带领下,笔者来到该村金银生态草莓采摘园,车子尚未停稳,一位皮肤黝黑的青年便打着招呼迎面走来。
“是曹队长哟!”
“你们今天生意怎么样?”一下车,曹曦便关心起了草莓销售情况。
“还不错,虽然今天不是周末,但也有游客来采摘。”
“今年赚钱了没?”
“现在开始收回成本了。”
“做这个和以前比起如何?”
“除了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
与曹曦对话的年轻人就是草莓园负责人王金银,今年33岁,2021年,做了近十年电工的他,毅然地选择回到家乡又当起了农民。
“那年9月,我回村里办事,恰巧遇到曹书记在和其他人谈论村里产业发展情况,我听后很感兴趣,于是就向曹书记请教。”王金银说。
经过反复沟通,曹曦在了解到王金银的家庭情况、个人想法、工作经历后,便决定将他发展成本村的科技致富“二传手”。
也就是从那时起,曹曦为王金银协调村里空闲土地,帮助其修建草莓大棚和鱼塘。
为找到适合本地的草莓品种,曹曦还在草莓园开展引种试验,最终选择隋珠、黔莓系列、粉玉三个品种。种植期间,曹曦多次帮助王金银去省农科院和湄潭学习草莓种植的相关技术和经验。
今年元旦,由于王金银种植的草莓口感好、品种有特色,受到当地群众欢迎,一度卖到每斤80元,最多一天销售额达到2200元。
继续往草莓园深处走,还有一个占地面积两亩左右的鱼塘。
“这也是曹书记帮助我建立起来的鱼塘,鱼是省农科院提供的裸鳞鱼。我从2022年6月放鱼苗养殖,今年春节开始售卖,平均价格每斤15元,目前已经卖了2000多斤。”王金银说:“回村以来,我投入近7万元用于购买鱼苗、部分草莓种子、肥料等,成本已基本赚回,能在家门口就挣到钱很开心。”
同样热闹的场景也发生在枫香乡鸳鸯湖村食用菌加工厂。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着分拣羊肚菌。
鸳鸯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腾建康介绍,从鸳鸯湖村里收上来食用菌不愁销路,经过烘干、打包、装车后,按照干货均价65元/斤左右的价格,将发往黑龙江、四川等地。
种植羊肚菌是鸳鸯湖村主导产业,这离不开省农科院驻鸳鸯湖村第一书记杨平飞的支持。
“现在林下种植成本在6000元左右,比以前1万元左右低了40%,而且每亩仅种植羊肚菌收益超3万元。”腾建康说,但种植羊肚菌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同一块土地种植羊肚菌后3年内不能再次种植,很容易造成土地资源闲置。
不过,这一问题在杨平飞手中得到了解决。
“利用白及生长周期是3年的特点,采取林下羊肚菌——白及轮作模式,有效解决种植羊肚菌后土地闲置问题,这种菌药模式在全省也是首次尝试。”杨平飞说。
正是由于在驻村工作中利用专业技术优势解决难题,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杨平飞还在前不久被授予“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的称号。
近年来经过鸳鸯湖村“两委”和杨平飞的共同探索,种植林下羊肚菌和白及已成为鸳鸯湖村的富民产业。
“2022年我们给村民分红达16万元。”腾建康说,村民富了,也意味着村集体富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由我上任时候的0变成现在80余万。下一步,村里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持续发展羊肚菌产业。”
2021年5月以来,省农科院派出的这11名驻村党员干部,因地制宜帮助村里做大做强村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还通过盘活现有闲置资源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持续用科技兴农富农,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