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建强基层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在石阡县国荣乡登坪村,人们看到村里水泥路面干干净净、纵横延展,路旁绿树成荫,村庄漂亮、整洁有序让人印象深刻。

“这两年,我们村变化很大,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登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波介绍,在省农科院驻村第一书记张吉华的帮助下,村党支部成为乡村治理中最坚强的战斗堡垒。

张吉华是本次省农科院选派11名驻村党员干部中唯一的女性,驻村后,她充分发挥女性心思细腻的特点,时刻关心着全村56户人家。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张书记刚来没多久,就帮村里两名大学生获得‘金秋助学’资金补贴。”杨波说。

“2021年8月,我去县里开会了解到,那年石阡县民政局对当地考上大学的学生有项目资助。”张吉华说:“我们村当时有7名学子考上大学,他们都不清楚这一政策,于是我就主动帮助学生进行申请,经过相关部门走访核实,最终有两名学生拿到了补助。”

“感谢驻村干部为我进入大学提供帮助,减轻了我家的经济压力。”周群是其中一名拿到补助的学生,她表示,将更加努力学习,以回报驻村干部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类似的事在张吉华驻村这两年还有很多。同时,作为第一书记,张吉华深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农村各项工作中起到领导作用。

为此,她还帮助村里党支部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让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强。

“驻村的核心是帮。”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花桥镇鸭头坡村第一书记曹曦说:“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村‘两委’提升能力、激发动力、增强活力,真正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好不好,还要看有没有“领头雁”。围绕这一关键,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帮扶村选好党组织带头人。

“全村户籍人口目前有507户2074人,常住人口1800余人。”省农科院驻北坪村驻村干部龙佩霖正和一位年轻、干练的女干部说着全村人口变动信息。

与龙佩霖交流的女干部叫符宁雨,1996年出生的她目前是石阡县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我在广西大学读书时就入了党。毕业后,其实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符宁雨说:“2021年10月,我们村‘两委’及监委要进行换届选举。经过调研,土生土长的我进入了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视线,经过多次动员,我最终选择回到村里,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符宁雨更快适应相关工作,从2021年以来,省农科院机关党支部多次到石阡县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不仅在相关工作上对符宁雨进行悉心指导,还为村里面缺乏技术的养殖、种植户进行辅导。

从肉牛繁育、饲料配比、营养搭配到疾病防控……去年年底以来,一直困扰北坪村肉牛养殖户的技术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也得益于“双联双促”活动的有效开展。

2022年年底,省农科院机关第六党支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走进北坪村15户肉牛养殖户家,帮助村里研究调整养殖方式,计算养殖效益,给村干部、支部党员代表上了一次理论与技术结合的党课,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农户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动全村肉牛产业发展。

“通过省农科院的主题党日活动、集中授课、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帮助我转变工作思路,摸清全村的底数、厘清产业状况,梳理出了产业发展方向。”符宁雨认为,“双联双促”工作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实现院、村互建互助、共同提升。

一年多时间,符宁雨不负众望,用自己的勤奋和实干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村民的信任。

如今的北坪村不仅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以每年500元以上的速度增长。

通过开展规范村级党组织工作,省农科院驻村工作队帮助建设村“两委”班子、培养后备干部,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党在农村的工作做牢做实。

--> 2023-05-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3849.html 1 建强基层组织 筑牢战斗堡垒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