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赋能传统产业提“数”发展

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日前,笔者在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的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在上百台大型设备的加持下,五颜六色的线缆有序地缠绕进束丝机。

“约大拇指粗的电缆,过去传统工艺生产,大概需要7天至10天才能完成。”据中安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半,质效提高了50%。今年工博会期间,中安科技将围绕“数实相融”对外展示与中国移动5G合作打造的工业化4.0大数据中心,以及企业最新研发生产的高端家装陶瓷电线、新能源汽车高压线等尖端科技和特色产品。

传统产业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是一场工业发展的变革性碰撞。中安科技拥抱5G提“数”发展,是工业互联网赋能贵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2021年2月,由贵州轮胎、联通、华为携手搭建定制的贵州省首个5G全连接工厂建成,成为轮胎制造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投产后不仅降低近三分之一的运维成本,还让工作效率提升了400%以上;

凯星液力自使用5GMA液压变速器柔性生产线后,效率提高了30%。此外,在5G的加持下,企业还解决了质检工序繁复的问题,将产能从1年配置30人装配1000台液力变速器,提升到1年配置19人可装配1万台液力变速器;

通过5年多的智能化转型实践,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用大数据手段,以及在工业互联网设备的赋能下,成功建立了整流组件、二极管、磁阻效应传感器以及BSG汽车启发一体机等6条生产线,平均每8秒就能采集一次生产数据,实时将生产数据和参数记录并传输到MES制造执行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随着贵州工业互联网“触角”的不断延伸,传统制造企业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不再埋头批量化生产,而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将生产要素引入全流程,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继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近年来贵州连续开展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等行动,不断加快全省产业数字化进程,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贵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贵州从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改造步伐三个方面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成效斐然,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建成能源行业、电子行业国家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推进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数字孪生城市安全防护系统”“5G应用安全创新示范中心(贵州)”等项目。

——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等80余个,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65个,形成“工业云”“能源云”“电梯物联网”等10个典型应用平台,推动优势产业领域建设产业互联网。

——出台支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航天电子、振华云科等12个项目获批国家数字化转型领域试点示范,开磷化肥“数字孪生工厂”、国台酒业“智能酿造”等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53.4,较上年提高3.6,增幅为近5年来最高。产业数字化占比超过90%,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

--> 2023-05-19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3844.html 1 赋能传统产业提“数”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