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至今,贵州先后有6个地区获评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18个地区获评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本报特别推出“‘两山’转化‘优等生’”栏目,聚焦这些“优等生”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成绩和感言。
【“优等生”简介】
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境内有西南第一高原湿地——娘娘山,被誉为“珠江水系不可多得的水塔”“中国最为独特的高原泥炭藓湿地”,森林覆盖率达77.38%,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普古彝族苗族乡是全国首创“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的发源地,“三变”改革经验作为全国农村改革十大典型之一,连续三年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
近年来,普古彝族苗族乡推出“1+8联村党委”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健康养生、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会务培训、餐饮住宿、民族文化开发8种产业为支撑,将联村8个村的土地、水面、林地等资源整合起来,结合各村特色亮点,按照“一村一特”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产业,打造了舍烹、播秋等多个旅游村寨。
【“优等生”感言】
我坚持“重点保护红线区、适度利用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生产生活区”科学开发原则,开创性地探索娘娘山高原湿地“三变”促“山变”、“青山”变“金山”的“两山”转化模式,创建出高原湿地水源涵养区“两山”转化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