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平台引领 汇聚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农学博士梁龙(中)到台江施洞镇指导农户大力发展种植业。 (贵州财经大学供图)

安顺学院农学院博士李勇(左一)把培训搬到田间地头。 (安顺学院供图)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循环经济研究院教授胥献宇(左一)在草海自然保护区指导开展食用菌种植试验。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供图)

安顺学院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平台引领职能,汇聚高校智慧,合力绘就了一幅幅赋能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深入推进高校服务产业革命,“科技兴农”赋能产业振兴“加速跑”。省教育厅帮扶的荔波县朝阳镇洪江村,创造了“空心村”变身“国际艺术村”的奇迹;安顺学院助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开启农旅融合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按下“升级键”;贵州大学组建12个产业团队,采取“产业+专家+基地+博士村长”工作模式,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卓有成效;贵州民族大学帮扶的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融合当地一二三产业,让百姓在家门口创收;凯里学院9个农业产业工作专班围绕产业发展,提供产业科技服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旅结合”“校工结合”,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以挖掘乡土价值赋能文化振兴。全省高校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同时,积极组织专家团队承担和指导村志编纂。安顺学院组织屯堡百村调查初见成效;铜仁学院为德江县共和镇焕河村收集、整理、撰写村志提供帮助;凯里学院组织师生对剑河县革东镇宝贡屯村开展深度田野调查,形成《宝贡屯村村志》草稿;贵州大学助力《高硐村志》的资料调查、采访与编纂工作;贵州民族大学到镇远县报京乡开展村志编撰工作。

以学科优势赋能人才振兴。全省高校在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队伍建设、优势特色凝练等方面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乡村振兴发展需求。安顺学院开设“乡村振兴概论”通识课程,探索乡村振兴实用人才的培养新模式;贵州中医药大学为贵州30余个县培训中药材种植技术骨干人才;贵州民族大学举办镇远县乡村振兴人才专题培训班;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立山地旅游与乡村振兴学科群,力争为黔西南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高质量专门人才。

以社会服务赋能生态振兴。贵州高校践行“两山”理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实现既要“发展红”、也要“生态绿”的共赢。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立足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实际,探索出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与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花江模式”。贵州理工学院对赤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与岩溶碳汇过程监测、水生生物固碳机制开展研究,并提出“以渣汇碳”等工作思路。

以党建引领赋能组织振兴。全省高校强化党建引领,将驻村帮扶工作落实落细,已普遍形成书记、校长等主要领导统筹区县帮扶、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高校基层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的工作格局。贵州师范大学选精派强12名优秀干部、优秀教师赴石阡县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贵州财经大学完成4名驻村干部的轮换与2名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定期对学校驻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抽查;贵州医科大学通过基层党支部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助力打通乡村基层人才“成长链”;贵州理工学院建立健全校党委委员与驻村干部联系机制,由科研秘书兼任乡村振兴联络员,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各项工作。

--> 2023-05-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3640.html 1 平台引领 汇聚高校智慧赋能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