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民族大学“学科说”

2021年5月17日,“新时代高等教育如何更好服务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交流会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全国13所民族院校代表共聚一堂,建言献策。 (本版图片由贵州民族大学提供)

贵州民族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伟民:早在1985年,贵州民族大学物理学科就已开始招收物理学专业本科生。从获批一级学科物理学硕士点,到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我们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任务统筹推进。

在理论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成果导向的创新型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在校学生发表高水平论文,近年来在校学生共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积极拓宽学生理论探索的路径,鼓励学生继续读博深造,深化研究进程。

在科技创新的应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理工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多学科平台不断提升学生服务贵州“四新”“四化”建设的能力,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人才支撑。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朱四喜: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喀斯特集中连片区,是两江(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保障基地,是西部开发国家新战略发展的桥头堡。近年来,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与环境领域绿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系列重大工程技术问题难度大、集成度高,已成为制约西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学院积极回应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加快推进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让人才资源成为推动地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未来,学院还将持续推动交叉学科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整合资源探索为建设工科赋予生态理念,开办人居环境与科学技术等交叉学科,深度聚焦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等发展的难点堵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与历史学院院长董强:学科建设永远是推动学院内涵式发展的课题。民族学作为学校重点打造“塔尖学科”,是学校最早创设的学科之一,贵州省第一批重点学科,要始终坚持立足于“贵”,服务于“民”。

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实践与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各显所长。接下来,学院将充分挖掘学科特色,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推动应用民族学的建设与发展,着力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通过研究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新时代民族工作新要求。要对新时代民族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回答。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包智明: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整合校内社会学专业师资和学科资源组建社会学学科团队,形成了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应用社会学、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人类学与民俗学四学科方向,根据团队成员的研究特长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个学科方向都体现我们的研究特色。在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方向,主要研究民族地区社会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应用社会学方向,主要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和社会变迁;在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方向,主要研究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和民族社会工作;在人类学与民俗学方向,主要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的口头艺术、文化表达、族群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作为我国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社会学专业的教学科研机构,将继续保持学科特色和硬件条件优势,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自我培养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自己特色优势并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会学教学科研机构。

--> 2023-05-17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3632.html 1 贵州民族大学“学科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