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驻”进群众心 帮到最实处

——省教育厅驻村记事

覃静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龚燕 肖知潞

“驻村干部四处奔波忙碌,从来不求回报,大家都特别感动,恳请你们继续留任!”眼看驻村期快到了,黔南州荔波县水岩村村民们联名写下一份情真意切的“请愿书”,落款是一枚枚鲜红的指纹,代表着一颗颗赤诚的心,书中满是对贵州省教育厅驻村工作队队员的不舍之情。

2021年5月,由贵州省教育系统15名年轻干部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荔波县,工作队以党建为引领,汇集多种力量,着力“三大抓手”,取得亮眼成绩。

两年来,队员们“沉入”荔波4个乡镇的12个乡村,把“办公桌”“课桌”搬到了田间地头,白天与大家一道埋头苦干,夜间逐门逐户和村民唠家常、谋发展。一心解民忧、全力济民困,慢慢“驻”进了荔波县干部群众的心里。

尽本职,让教育美起来

作为教育系统的工作队,首要做好的就是教育帮扶工作。

工作队围绕强校、强师、强生“三强工程”,全力助推荔波教育高质量发展。

“窗明几净的校园里传出琅琅书声,是每个教育人的不懈追求。”两年来,荔波县委常委、副县长、工作队副队长黄聂晋走遍了全县所有的乡村学校,深入了解荔波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工作队争取资金7789万元,帮助荔波各校实施校舍、食堂改扩建,补充教学设备;指导荔波成功创建省级、州级示范幼儿园,县一小等11所中小学成功遴选为省“公办强校”计划项目培育校,荔波成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县”和“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工作队依托“国培计划”,明确北师大贵阳附中、附小“一对一”精准帮扶荔波,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300余人次荔波指导,组织县内193名英语教师开展集中培训,选派优骨干教师1000余人次外出学习培训,还协助荔波高中成功引进名校长名师团队开办“领航班”,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一体推进下,全县尊师重教氛围得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初见成效。

解难题,让乡村靓起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黄聂晋认为,在抓好教育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帮助大家解决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以前路上没有灯,我们晚上不怎么出门,即使散步也要打手电筒。”红光村村民说,通村道路没有足够的路灯,夜晚群众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最终道路两旁立起来了一盏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改善了沿途850余人夜晚出行条件,路灯照亮夜间的乡村,也照亮了通往群众心里的路。

今年刚满25岁的王熙是工作队队员里年纪最小的,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的他刚一参加工作就来到荔波驻村,大家还一度担心他是否能适应。他说:“我本就是农村人,也是建档立卡脱贫户,正是在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帮助下,我才能够走出大山,才能够完成学业。而现在我又能以驻村干部的身份回到村里,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去帮助如我曾经一样的人,这正是我的价值所在,正是我辈青年人志之所向。”王熙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一直助力宣传荔波乡村振兴中好的经验做法以及个人先进事迹。

面对村干部学历低、党务工作能力较弱等问题,工作队协调省有关院校,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在荔波县开设《党务工作》专业专班,并免收学费送教到县,第一届即录取37名各乡镇的村支两委干部,班级辅导员由工作队队员担任,有效促进了荔波县村“两委”成员整体学历和能力水平提升,为科学有序推动荔波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驻村以来,工作队积极争取上级单位利民项目,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完成水土保持、便民产业路、农用蓄水池、排污管道等利民惠民项目近30项,涉及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作队驻帮村瑶山村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美丽乡村”称号、高桥村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谋长远,让产业壮起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拉动乡村振兴的“火车头”在哪?

产业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水岩村目前没有主打产业,我的初衷就是想改变这个现状,真正做出水岩村的标杆产业,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工作队队员杨宇思路清晰,他带着村里的干部上山下坎,做了大量的产业调研工作,积极探索高附加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60万元在底河组建立水蛭养殖基地,示范带动群众发展水蛭养殖,一亩纯利润可达10万元左右。

和杨宇一样,其他队员也深入了解各村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帮扶,携手省教育厅直属院校投入658万元,引进技术设备探索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研学、旅游、特色种植养殖业为基础的“文旅农”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其中,特色种植养殖业的竹虫、海花草、板蓝根、罗汉果、大葱等市场需求增加,均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20%左右。目前,各村依托产业发展,解决就业人数2200余人,年产值达780余万元。

为了进一步开拓农产品销售新渠道、新市场,工作队还开展校企合作、校农合作,协调院校与驻帮村7个产业基地签订“直采”协议,以“直采直销”同向发力的运营模式,切实解决农产品难销、滞销问题。截至目前,帮助荔波销售水果5万余斤,大米、各类蔬菜20余万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队结合各驻帮村资源禀赋、自然环境条件,邀请专家到村进行专题指导、座谈交流4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2300余人次,培育本土技术人才,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帮助驻帮村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走出致富新路子。队员们说,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和渐渐鼓起来的钱袋子,就是对大家的肯定和队员们最大的满足。

“工作队成绩突出,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帮助荔波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双丰收’!”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到荔波调研时说。

黄聂晋告诉记者,两年来,工作队临时党支部组织开展宣讲200余次,通过专题党课、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共谋发展。探索形成“1134”工作法,确保工作方向明晰、举措有力。同时,严肃纪律、展现形象,最大限度发挥了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正是基层党建“红”起来,乡村振兴的明天才会美起来。

--> 2023-05-17 ——省教育厅驻村记事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3624.html 1 “驻”进群众心 帮到最实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