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优越生态成为珍稀动植物栖息之所,也让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

石阡:绿色新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夏日,石阡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满目青翠。前不久,保护区护林员熊光先回收红外相机时,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鸟类。经贵州省林科院专家鉴定,该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

“白鹇现身佛顶山保护区,是石阡县注重生态保护的体现。”贵州省鸟类专家吴忠荣介绍,白鹇的繁衍生息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常栖息在森林覆盖率80%以上的无人山区,常绿阔叶林、竹林和针阔混交林是它们的理想家园,佛顶山的气候条件很符合。

多年来,石阡县不断加大对佛顶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积极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空间不断拓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保护区发现56种脊椎动物新纪录物种。

除了白鹇,云雾氤氲的佛顶山里还生长着3651种生物。野生植物284科948属2392种,野生动物47目249科1259种。其中珙桐、红豆杉等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豹、林麝、白颈长尾雉等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而,佛顶山有“动植物基因库”的美誉。

“让步生态,为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腾地。”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周胜伦介绍,2016年以来,石阡县实施了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先后有151户635人搬出佛顶山的核心区、缓冲区。同时还聘请230名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山护林。

为减少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对佛顶山森林资源的依赖,保护区管理局还专门成立了社会发展和旅游科,谋划发展民族生态旅游,帮助下山群众转型低碳发展。如今,佛顶山周边的几个村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佛顶山脚下的坪山乡佛顶山村都要举办盛大的“敬雀节”来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理念,同时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坪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祝丹介绍,今年“敬雀节”当天,在佛顶山村,上演着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景,山水间萦绕着开门迎客的喜悦。活动期间,村子接待的游客超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2.5万元,经济效益立竿见影。

优越生态不仅让佛顶山保护区成为珍稀动植物栖息之所,让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还吸引了不少外来人士在这里安家落户。尧上古寨“花筑·梵隐山舍”民宿主人龙英是六盘水人,今年已是她退休后来到佛顶山安居的第8年。

“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们这里几乎都是满房。”龙英说,民宿周围是潺潺溪流和苍翠群山,在这里可以展开双臂拥抱自然,每年夏天都会吸引省内外的游客前来纳凉休闲。不少企业和学校还在这里开展研学游、夏令营等活动。

近年来,石阡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森林管护机构,真正做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一树一木都有专人管护,确保全县森林资源管理零死角、零遗漏。2022年,全县森林资源管护率达到100%。

2022年,石阡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18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69亿元。下一步,石阡将持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农业,形成绿色低碳的良好发展格局。

--> 2023-05-16 优越生态成为珍稀动植物栖息之所,也让当地群众吃上“旅游饭”—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3543.html 1 石阡:绿色新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