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以来,梵净山所处的印江、松桃和江口三地均启动了生态廊道建设,通过呈带状地种植供黔金丝猴栖息和捕食的武当玉兰、风杨、四照花等植被,优化林分的组成,更好地保护梵净山生物多样性。
建设这条生态廊道,是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近年来,随着乌蒙山区“山水工程”的基本完成和武陵山区“山水工程”的统筹推进,贵州加快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脚步,在统筹一体化保护修复中“出实招”,进一步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乌蒙山区的前行探索
以毕节试验区为核心的乌蒙山区,是长江中上游南岸主要支流乌江发源地,也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地带。
毕节市因地处我国极具代表性的岩溶山区,石漠化一度十分严重。2018年,贵州省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工程试点启动实施。该工程以毕节试验区为核心,围绕“一湖、一山、一河”三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部署矿山、水环境、山林、湖泊、草地五大类工程,共79个子项目。
石退绿进。立夏时节,走进大方县黄泥塘镇化联村,山上山下处处披上了绿装,漫山遍野的艳红桃树上结满了小小的果实,孕育着秋天丰收的希望。林下种植的辣椒、魔芋、韭菜、阳荷、莲花白等矮秆经济农作物,也十分受游客的喜爱。
曾经,化联村石漠化面积多达9.78平方公里,占全村总面积的56.86%。这些年,大方县积极指导村民通过“自建”方式,自主决定小型水利水保项目实施地点、规模等,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并选派林业、石漠化、水利等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进行指导服务,通过一系列石漠化综合治理手段,让曾经光秃秃的一座座石山,重新添绿增翠。
一个小村庄的变化,折射了毕节市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成为贵州省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生动缩影。
从2018年启动,到2022年试点工程完成建设并验收,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43769.03公顷。
如今,项目所涉及的毕节市、遵义市和六盘水市的11个县(市、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受惠人数超过10万人,生态功能支撑和生态涵养明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明显提升,区域生态廊道基本形成。
武陵山区的创新实践
清澈的芙蓉江支流梅江河水静静流淌,曾经堵塞狭窄的河道经过疏浚终于通畅了!
过去的梅江河,因淤泥和生活垃圾长期堵塞,导致河道行洪困难,一逢雨季,周边大面积农田被淹。
2022年,道真自治县以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契机,针对芙蓉江支流梅江河启动实施水土保持修复,除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外,还实施包括生态岸坡垒砌、泄洪沟、田土生态质量改善、人居缓冲带绿化等建设内容,进一步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强化沿线区域的水土保持。
现场参与施工的,不仅有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中标单位,更有社会资本引入的企业。
今年2月,我省出台21条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我省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向社会资本抛出“橄榄枝”,激活了资本活力,成为我省在实施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过程中的一大创新实践。
据了解,在乌蒙山区“山水工程”的基础上,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于2021年入选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项目除中央资金20亿元外,还将引进社会资金17.91亿元。
目前,武陵山区涉及的各生态修复子项目正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后,区域森林覆盖率将提升至63%,土壤流失量年均可减少30万吨;废弃矿山修复率达100%;中度以上石漠化治理率达15.49%;耕地质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重要进展。
“两山”实践“加速跑”
在贵州,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和武陵山,四大连绵不绝的山脉,如四条巨龙撑起了贵州的地理空间骨架。
2022年底,“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贵州开展的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名列其中。
目前,我省已顺利完成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并加速统筹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建设。
在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坝黄村,2022年以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曾经破碎的土地实现连片化,提高耕地质量,为发展高效现代农业提供基础支撑;
针对赤水河仁怀段最大支流五马河沿线,所有造纸厂和煤矿被关停,实施退耕还林1133.3公顷,通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打造五马河生态文明示范区,有力助推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修复,改善水质,为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锰资源丰富的松桃自治县,对矿山集中开采区开展以锰矿、砂石矿等多矿种为主的矿山地质环境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并对在建矿山“一矿一策”实施整改修复方案,强化矿山地质环境基本保证;
江口县坝盘镇挂扣村,是贵州省第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通过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打造了“村内随处有绿,线上绿化成荫,村周绿化成环”的绿化效果;
…………
今天的贵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不再仅仅停留在“单纯保护和修复”,更成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重要源泉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