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凌 罗秋红)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壤有哪些解锁月球演化的密码?这些密码对地球又有怎样的意义?组成行星和小行星的物质是什么呢?……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举办了2023年公众科学日活动。
活动以“遇见科学,预见未来”为主题,开展了科普讲座,参观岩石陈列馆、涂光炽先生纪念展室、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等活动,共邀请六盘水市蟠龙镇塘上小学、六枝特区新窑镇四角田小学、贵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等650多人参加,向社会宣传科普知识、探秘天文研究。
活动中,中科院地化所副研究员杨晶为参观者作了主题为嫦娥五号月壤中的“宝贝”——月球撞击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的科普讲座。
在涂光炽先生纪念展室,参观者学习涂光炽先生生平事迹、学术成就、治学精神和爱国情怀,瞻仰老一辈科学家用科学筑造中国梦的精神与情怀。
在矿物岩石陈列馆与部分实验室,科技人员介绍和讲解地化所科研成果,带领参观者揭开“科学重器”的面纱,观赏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矿物岩石标本。
通过陨石观察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科技人员带领参观者了解天上星星的种类、鉴别和形成过程,体会冰冻星球上物相转变的奇妙过程,探索神秘的星球世界。
“通过这些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力求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并期望在他们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中科院地化所科技与规划处副处长胡晓燕表示,希望青年学子借此机会了解地化所,将来有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自然科学的学习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