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延卿
今年,普定茶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全县9.7万亩茶园喜迎丰收。
“现在明前茶正在采收第二茬,今年茶产量已有8吨,而且品质比去年好得多。”5月8日,伴着缕缕茶香,普定县久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宁言语中带着兴奋:“每天1600斤产量依然满足不了市场。”
2009年,普定县将茶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特色产业,引进普定县黔龙茶业有限公司,在穿洞街道龙新村一带首批规模化试种绿茶800亩。随着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产量提高,2012年,穿洞成为全省茶产业发展重点乡镇。
2014年,普定县瞄准附加值高的白茶,引进浙江、安徽茶叶企业,亮峰、久茗、萌春、茗之源等13家茶企先后汇聚于此、种植白茶。白茶正式在穿洞落地生根后,穿洞街道引导茶企采用统一标准生产,明文禁止喷施化学物质,坚持人工除草,建设生态茶园。
冬去春来,随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增多,渐渐撑起穿洞“白茶小镇”的规模化基础。
到今年,穿洞街道已成为安顺白茶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白茶主产区。白茶茶园面积达到3万亩,拥有黄金芽、黄金叶、极白、郁金香等多个品种。
原产自浙江省安吉县的白茶,如今每日从穿洞“白茶小镇”出发,到贵阳后转乘飞机“返乡”。茶叶的高品质,让普定白茶在浙江茶市广受欢迎。
穿洞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胡永康介绍,立足产业优势,穿洞街道将“增产量、提品质、塑品牌”同步推进,正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茶叶批发贸易市场,并以茶旅融合为定位,建立万亩樱花园和30公里茶山观光道,为“白茶小镇”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离穿洞街道20多公里外的化处镇朵贝村,贵州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里鸟语花香,搭配上小院凉亭,更像一个藏在茶山里的精品民宿。
茶桌前,公司负责人国应武说:“朵贝、朵贝,就是朵朵都是宝贝。”
朵贝茶属贵州历史名茶,因明朝时期进贡皇室成为贡茶。作为朵贝茶发源地,化处镇带着“身份牌”的百年老茶树随处可见,其中一株“贡茶之祖”树龄已经超过千年。
“要对得住朵贝茶的历史,所以每一杯茶我们都秉持着做生态茶、干净茶、放心茶的初心。”茶园里,虫鸣鸟叫声络绎不绝,漫山遍野的茶树被国应武戏称为“古茶二代”。他告诉记者,从古茶树扦插育苗到繁育成林,不打农药是茶园管护的基本,再从茶树种植、管护、制茶等多个环节入手,才能让茶客喝出朵贝茶醇厚鲜爽的味道。
因品质而生的生态茶不仅为国应武带来自信和底气,也使公司茶叶在市场一路走俏。今年,1100亩茶园产出的3吨茶叶被各地顾客抢购一空,而在去年茶叶检测中,哚贝古茶开发有限公司产出的茶叶,在516项监测标准中全部达标,顺利通过国标、欧标双有机认证。
瞄准唱响茶品牌、做大茶产业、壮大茶经济的目标,普定县一步一个脚印,截至2022年底,普定县茶园面积达到9.7万亩,全县茶叶产量4700吨,产值7.56亿元。
同时,大力推动“朵贝茶”品牌宣传,开发朵贝绿茶、朵贝红茶、朵贝白茶等系列产品,并以“生态茶、健康茶、养身茶”为名片,按照“生态、绿色、有机、安全、特色、高效”要求,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使普定的这座“绿色宝库”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