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琳
五月的道真,菇香扑鼻。
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门前,挂着鲁、豫、皖、川、渝、桂等地号牌的大型货车排成长龙,等待装载新鲜杏鲍菇送往20多个省市。
看着排队装货的车辆,该公司董事长张和贵满脸笑容:“前30年一直在外地做食用菌买卖,后30年就留在道真种菌卖菌,一定要让道真以菌成名。”
张和贵是一位福建客商,1993年至今,从事食用菌研发、种植、栽培、加工、销售已有30余年。
2016年,道真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县委、县政府确立“菜县菇乡”农业产业发展定位,产业招商如火如荼,张和贵相中了道真。
张和贵介绍,从自然条件、交通区位、营商环境综合比较,道真自然条件非常适合食用菌生长,服务能力让外地人安心放心舒心发展。
2016年底,张和贵在道真注册资金1亿元,成立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集研发、栽培、技术培训、加工、配送及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现代高科技食用菌工厂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几年下来,贵州贵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先后投资3.6亿元,共建成杏鲍菇生产线4条,年产杏鲍菇4.2万吨,产品销往成都、重庆、贵阳、广州等城市,完成年产值近3亿余元。在道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上,发挥“龙头”作用。
“既然成为道真人,就要为道真发展作贡献。”张和贵在发展企业同时,发现道真产业基础薄弱、支撑能力不强,群众增收渠道不多。他就利用自己的“朋友圈”,把曾经的合作伙伴介绍到道真,与其合作组建集食用菌生产、种植、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
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产业园+低收入群众”的组织方式,采取集中制棒、订单种植、保底回收,实现菇农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种植、零距离就业,年制棒达6000万棒,辐射带动全县14个乡镇60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
如今,食用菌产业已在道真遍地开花。目前,全县已建成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8个、蘑菇农庄27个、标准大棚3000余个,常年投放食用菌1亿棒以上,年产杏鲍菇、香菇8.5万吨。
在新的起点,道真把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首位产业,提出了“打造西南第一,全国前列”的目标。“作为道真的一家农业企业,使命在肩、责无旁贷。”张和贵说
2021年9月,张和贵再作部署:投资4亿余元,建设上玉工业园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打造省内及西南区域食用菌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集群。项目建成后,道真食用菌年种植量将达3亿棒以上,年产及精深加工食用菌25万吨以上,同时解决劳动力就业1万人以上。
“力争两年内将公司打造成为贵州省唯一食用菌主板上市企业,将上玉工业园区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西南第一,全国前列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和蘑菇产业创业园,用实际行动助力道真乡村振兴。”谈到今后的发展,张和贵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