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松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出现新特点、新挑战,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腐蚀,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化担当意识,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如此,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立德树人与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高度融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助于学生锻造高尚的品格,使得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断为社会作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首先,明确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技能型人才对职业的理解更加全面,对社会的发展更加有益,满足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坚持育德与育才的有机统一。其次,构建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发挥思政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思政课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必须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志向,勇担时代重任,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因素。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在教育环节过程中更加重视专业教育,因此,要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育主体在具体的立德树人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教育的基本规律,破解传统立德树人教学模式,科学分析和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具体实际,选择适合高职院校特点和接受度高的载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强化实践活动。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培养环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入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首先,是思想保障。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在思想上坚定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牢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其次,是制度保障。高职院校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必须构建系统的教师考评机制,具体考察教师在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管理、服务等的实际表现,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切实提升立德树人工作的实效。同时,构建学生从知到行的完整评价体系,建立目标合理、标准多样、多元参与、多级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真正激发和唤醒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发展。最后,是师资保障。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始终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积极主动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帮助学生提升思想品德、坚定政治信仰;要秉持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强化自己的道德素质,坚持用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要摆脱固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认真钻研立德树人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立德树人教育教学能力。
(作者为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