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马红梅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遵义市红花岗区纪念馆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服务好居民、商户和游客放在第一位,将如何让群众生活更便利一些、表达诉求更畅通一些、生活更安心舒心一些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
记者在采访期间,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住在这个社区是福气”,提起社区党员干部,无不交口称赞。这就是社区治理与居民需求双向奔赴的生动诠释。
“红城微家”,这个程序很小,小到只存在于微信内,这个程序又很大,里面装着600多户商户和1899户居民基本信息。纪念馆社区以此为切入口、着力点,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馈问题,社区服务一“触”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