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三板溪水电站修建,清水江水位上升,为了让两岸天堑变坦途——

大桥飞架,万余群众别渡船

图为建设中的锡绣大桥。 刘义鹏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端

“快,一会儿船要走了。”

4月28日,周五,是学生们期待的返家日。家住剑河县南寨镇柳富村的王明明拉着同村的小伙伴向码头快步走去。每周在家与学校之间两次往返,大家靠的是停在清水江码头的一艘摆渡船。

码头上方,X830县道剑河锡绣大桥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不断。每次走到这儿,王明明总会抬头看看桥修到哪儿了,“桥修好了,我们就不用再坐船了。”

旦逢学生返校或镇上赶集的日子,码头总是十分热闹。南寨中学教师吴文琼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学生通过水路返家的那份惊奇。“学校500多名学生,有三分之一要走水路。等大桥通车后,学生能乘车往返,老百姓到镇上办事也方便得多。”

一直以来,坐船渡江是当地群众最快的出行方式。三板溪水电站修建后,清水江因蓄水水位陡升,江面变得更宽。建一座跨江大桥,成了大家最为期盼的事。

2021年10月,锡绣大桥作为三板溪库区移民后扶资金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河床从几十米宽变成300多米宽,难度和成本成倍增加。”剑河县交通运输管理局总工程师王兵介绍,锡绣大桥的桥型选择经过多次研讨,最终优先考虑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采用技术难度最大的箱型拱桥。大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具有耐久性好、成本低的突出特点,并且除了桥面维护,几乎不需要费心保养。

同时,锡绣大桥全长839米,净跨径288米,建成通车后将成为同类型桥梁的“世界第一跨”,实现贵州桥梁施工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而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清水江两岸上万名群众的出行难、过江难问题。

据贵州路桥集团锡绣大桥项目副经理李用江介绍,目前锡绣大桥修建进度已达65%左右,预计主拱圈施工10月底完工,大桥2024年上半年实现通车。届时,大桥辐射的磻溪镇、敏洞乡等地驾车至最近高速公路入口时间也将由3小时缩短为半小时。

便利交通的同时,带来的还有人流、物流以及经济发展的源源动力。

这座大桥名为“锡绣”,正是因为锡绣这一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早在2006年,苗族锡绣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锡绣仅存于剑河县,大桥一侧的展留村更是以锡绣著称的古村寨。现在,南寨镇镇长袁再堂有了新的打算:依托锡绣大桥和同时在建的剑黎高速,把展留村打造成州级旅游村寨,以“无字史书”苗族锡绣为名片,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得到进一步传承发扬。

自从大桥开始修建,周边的村民们就时常到工地周边看看,每一天、一周、一月的新进展都让大家充满期待,大家都在盘算着发展旅游、做农家乐……“有了桥,生活更有奔头了!”

--> 2023-05-08 三板溪水电站修建,清水江水位上升,为了让两岸天堑变坦途——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92913.html 1 大桥飞架,万余群众别渡船 /enpproperty-->